當你覺得網速慢到像烏龜在散步…
是不是常常有這種時刻?你打開 YouTube,結果影片一直轉圈圈;開個 Google Meet,畫面卡到像逐格動畫;或者只是想滑個 Instagram,結果照片一張都不動,就像手機罷工一樣。你心裡想:「我的網路到底怎麼了?」這時候,測速網站就是你的好朋友啦!
我超常在外面用 Wi-Fi 或手機熱點工作,尤其咖啡廳那種網速參差不齊的地方,簡直是神經壓力測驗。有次我還因為網路太慢,簡報上傳到一半直接失敗,臉超尷尬。所以我後來養成習慣,只要覺得「欸怎麼怪怪的」,我就會先測速,確認到底是我自己太焦慮,還是真的網路在耍我。
以下就來跟你分享幾個我自己用過、覺得還不錯的免費測速網站,平常你可以隨時打開測一下,看看到底是網路出問題,還是你只是單純太心急啦~
Speedtest by Ookla
👉 網址:https://www.speedtest.net
這應該是最有名的測速網站之一吧?介面簡單到爆,就是一個按鈕「GO」,按下去,它就會幫你測下載、上傳速度跟延遲。不用登入、不用下載,手機電腦平板通通都可以用。我有時候在捷運上都會拿來玩(雖然結果通常很慘)。
Fast.com(Netflix 推出的測速工具)
👉 網址:https://fast.com
這個我也超愛!一打開頁面它就自動開始測,超適合我這種懶人。而且因為它是 Netflix 推出的,它測的其實比較偏向你看影片的實際下載速度,所以如果你是 Netflix 重度用戶,這個會很準。畫面乾淨、純白背景,完全不拖泥帶水。
測速網 Speedcheck
👉 網址:https://www.speedcheck.org
這個網站我是在某次在國外臨時找測速工具時發現的,意外覺得不錯用。除了基本的測速,它還會顯示你連接的伺服器、IP、以及當下的網路品質分析,資訊比較多一點,適合那種「我想知道更多細節」的朋友。
Google 內建測速(超方便但低調的存在)
👉 方法:直接在 Google 搜尋「網路速度測試」,就會跳出內建的測速功能!
這個我也是後來朋友才教我,原來 Google 也偷偷內建測速功能,而且還是跟 M-Lab 合作的。你只要在 Google 搜尋欄打「speed test」或「網路速度測試」,就會看到一個藍色按鈕「執行速度測試」,點下去不用五秒就跑出結果。不用安裝、不用點進陌生網站,超佛!
中華電信網速測試(台灣人應該都用過)
👉 網址:https://speed.hinet.net
這個是中華電信自己做的網站,介面比較土一點,不過測起來也很準。如果你是中華的用戶,它有時候會根據你的連線路由提供比較精確的數據。唯一缺點大概就是,設計風格真的蠻像某些學校系統那種感覺(笑),但功能沒話說。
我自己的習慣是,發現網路慢就先打開 Fast.com 測一次,如果發現真的很慢,再用 Speedtest 進一步看上傳跟延遲有沒有問題。偶爾也會玩玩 Google 的測速,就當作是幫自己解悶(誰叫我那麼容易焦躁 XD)。
其實測速這件事有點像體檢啦,不是天天做,但偶爾做一下,可以幫你避開一些不必要的情緒爆炸。我以前還曾經懷疑是電腦壞掉,結果是 Wi-Fi 訊號太弱,浪費了一堆時間重開機什麼的⋯⋯所以後來學乖了,先測速再抱怨。
如果你也是那種「只要網路慢一點就會全身不對勁」的類型,真的可以把這些網站加到書籤。不管你是要追劇、遠端工作還是打電動,網速穩定真的是生活品質的一環。別讓慢吞吞的網路毀了你的一天啦~下次有朋友問「你家網路快嗎?」你就可以很專業地說:「等等我測給你看!」
當我第一次申請信用卡的時候,並不完全了解自己的信用狀況。那時,我只知道自己有穩定的收入,但從未查詢過自己的信用分數。結果,我在申請某張高端信用卡時被拒絕了,理由是我的信用分數不足。這讓我非常懊惱,因為我當時並不清楚信用評分的影響力有多大。隨後,我開始定期查閱自己的信用報告,發現一些小錯誤,經過修正後,分數有了明顯的提升。 其實,了解自己信用狀況的第一步,就是向當地的信用評分機構或銀行查詢自己的信用報告。這份報告會顯示你的信用歷史,包括信用卡還款紀錄、貸款情況等。一般來說,700分以上的信用評分會讓你更容易申請到信用卡。
看整篇文章對於信用卡,我的第一印象並不好。當時覺得這些卡片好像只適合那些經濟條件比較好的人,像我這樣的上班族,總覺得自己應該和信用卡保持點距離。其實,那時候的我對於信用卡的認識,幾乎停留在“消費用、欠錢的工具”這一層次,並沒有意識到其實信用卡的背後還有許多值得探索的世界。
看整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