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老闆的一條狗
   

我怎麼靠 AI 語音轉文字工具,讓會議筆記不再崩潰!

你有沒有這種經驗?開完一場會議,錄音檔一聽就是兩小時,還要邊暫停邊打字,整個人直接快虛脫……以前的我就是這樣,每次聽錄音都像是在修行。但後來我發現,網路上居然有一堆超好用的「語音轉文字」AI 工具,真的救了我一命,覺得不分享不行!

一開始我也是抱著半信半疑的心態想說試試看,沒想到一試成主顧,有些工具不只會把錄音變成文字,還會幫你自動加上時間戳記,完全是影像剪輯、會議記錄、Podcast 整理的神隊友!我私藏了一些超好用的網站,今天就一次通通分享給你們,保證你會跟我一樣感動到跪著謝謝科技。


AI 語音轉文字的奇妙世界

原本我以為這種東西應該貴到不行,結果根本不是!網路上超多免費或試用版的 AI 語音轉文字工具,不但支援中文、英文、日文,還有些連台語都能勉強聽懂(當然可能會出現些可愛的錯誤,不過大致意思抓得出來)。而且使用方式也很簡單,大多就是「上傳音檔」→「等待幾分鐘」→「下載文字稿」,有些還可以直接在線上修改轉出來的文字,完全不需要下載什麼怪東西。

我最常用的是以下這幾個網站:


1. Whisper by OpenAI(免費但需要技術背景)

這是我理工朋友大推的神器,如果你對 coding 有一點概念,Whisper 絕對值得一試。他是 OpenAI 推出的開源語音辨識模型,可以把語音轉成超準的文字,而且支援很多語言。缺點是需要自己裝程式環境,有點麻煩,但辨識率真的高到讓人懷疑是不是請人打的。

我朋友就是靠這個每天處理會議記錄,然後說什麼「這才是工程師該用的東西」,欸好啦你厲害,不過我比較懶,我後來找了更簡單的替代方案(笑)。


2. Veed.io(https://www.veed.io)

這個網站我真的超愛用!本來我只是想幫影片加字幕,結果發現它內建的語音辨識功能也太強了吧!直接上傳影片,它會幫你自動轉文字、加時間碼,然後還能調整字幕樣式,根本一條龍服務。而且介面超直覺,不用教也會用。

我上次剪一段 vlog,就是靠它幫我把整段中文轉成文字,然後我再微調一下錯字,十分鐘就搞定了整份字幕稿,真的哭出來。


3. Otter.ai(https://otter.ai)

Otter 是我工作朋友推薦的神工具,超適合開會用!你可以直接錄音,它會同步轉文字,還會自動幫你標記「誰講了什麼」,有夠聰明。而且它可以用手機 App 或電腦版網頁使用,介面設計很清爽,用起來很舒服。

我以前在公司參加那種多人視訊會議,根本不知道誰講話,結果 Otter 幫我自動分角色,我老闆都以為我記憶力超強,殊不知我是靠 AI 神輔助(偷笑)。


4. Sonix(https://sonix.ai)

Sonix 是一個比較偏專業等級的工具,主要給那種記者、製作人、或影片剪輯師用的。不過它的好處是支援很多語言,而且準確率超高!還會幫你排版整齊,看起來就像有人幫你認真打好的逐字稿。

它的試用版可以免費轉錄幾分鐘的音檔,我有次用來處理訪談音檔,速度跟精準度都讓我很驚艷。雖然正式版要付費,但我覺得真的值得,尤其是有大量內容要處理的時候。


5. Descript(https://www.descript.com)

這個我超推薦給有在做 Podcast 或影片的朋友。Descript 不只會幫你語音轉文字,還能讓你直接編輯音檔,就像在剪文字一樣剪音訊!你刪掉一段文字,它就幫你剪掉那段聲音,超酷!

我一開始也是聽 Podcast 主播朋友推薦,結果一用就上癮。以前剪一集音檔要花一整個下午,現在變得像剪 Word 文件一樣輕鬆,簡直天使降臨。


我自己怎麼用這些工具?

說真的,剛開始我只是想偷懶,不想每次聽完錄音還要打到手抽筋。結果現在我反而開始享受整理逐字稿的過程,因為 AI 幫我把雜事都處理好了,我只要專心優化內容就好。

像我每次訪問完朋友,就直接把錄音上傳 Otter 或 Sonix,轉出來之後再用 Notion 編輯,整個流程順到像喝水一樣自然。甚至有時候我會邊散步邊錄音講想法,回家就用 Descript 剪輯變文字稿,完全無痛。

還有一次我做 YouTube 字幕,就是靠 Veed.io 把整段影片聽出來,再轉成字幕上去,連時間碼都幫我自動標好了,真心覺得以前自己幹嘛這麼辛苦。

雖然現在 AI 超級厲害,但也不是百分百準確,特別是遇到口音重或背景雜音很吵的錄音,錯字還是會有。所以我通常會再快速瀏覽一次轉出來的文字,順手修一下錯誤,這樣就能有一份看起來很專業的逐字稿啦。

還有,有些工具雖然免費,但會限制使用分鐘數或需要註冊帳號,這點要稍微留意。建議大家可以先用免費版試試看,喜歡再考慮升級。


其實現在這個時代,有這麼多 AI 工具陪著我們,真的覺得做事情變得輕鬆很多,不再那麼焦慮。每次看到那些完美排版、還有時間碼的文字檔,我都會忍不住想對電腦說聲「謝謝你~」。

如果你還沒用過語音轉文字工具,拜託快去試一個,人生會變得不一樣。如果你已經是資深使用者,那也歡迎分享你最愛用的是哪個,我超愛蒐集這種寶藏網站!

這篇就分享到這邊啦~希望大家都能擺脫「一聽錄音就想逃跑」的痛苦人生(笑)。下次再來分享我怎麼用 AI 幫我整理會議重點跟寫部落格草稿,保證你看了會覺得:「欸這根本作弊吧!」

記得幫我按讚、留言跟分享喔~我們下次見👋


 
頂級卡不是夢,只是你沒看懂遊戲規則
平常生活中,有些花費看似小小的,其實累積起來真的不少。像是路過便利商店,順手拿瓶飲料、買份便當,或者心情好突然想吃個薯條和冰炫風,這些日常的開銷加總起來,不知不覺也能讓荷包悄悄縮水。不過,發現一個小訣竅之後,這些日常消費反而變成了一種「自動存錢」的快感。方法很簡單,就是——刷對信用卡。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以前總覺得信用卡只是繳大筆金額時才需要的工具,像是買機票、繳保費、訂旅館,但後來才發現,其實日常小額消費才是真正的積分來源。尤其是超商和速食店這種幾乎每週都會光顧的地方,如果每次結帳都能刷卡回饋,那一年下來省下來的錢其實很有感。
身邊有個朋友很妙,他每次去麥當勞都會特地問店員:「請問刷卡有回饋嗎?」起初大家都覺得他有點誇張,後來他曬出自己的信用卡帳單回饋明細,大家才發現他的冰炫風其實「快變免費的了」。他選的卡有指定速食通路加碼回饋,連早餐的豬肉滿福堡加一杯熱奶茶都能累積現金回饋。有時候看到他一臉開心地說:「我這個月吃了五次麥當勞,回饋快破百!」還真讓人羨慕。 最重要的就是選對卡

壽星專屬優惠整理
壽星專屬優惠整理,涵蓋餐廳、飲料、甜點、連鎖品牌等多項優惠,幫助您在生日當月享受各種優惠。

銀行換匯優惠資訊
銀行的換匯優惠大致可分為幾種:匯率折讓、手續費減免、數位帳戶專屬優惠、特定時段加碼活動、結合外幣帳戶與金融商品的複合式獎勵方案等。每一種優惠形式看似差距不大,但若搭配妥當、掌握時機,實際換匯成本可以差距達到千元甚至上萬元,這並非誇張,而是真實發生在生活中的例子。

信用卡申請技巧
信用卡,作為一種日常金融工具,已經成為現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無論是在網上購物,還是支付日常開支,信用卡提供了便利、快速的支付方式。然而,如何選擇一張適合自己的信用卡,並且順利申請,卻是很多人心中的一大困惑。這篇文章將深入探討信用卡申請的技巧,並分享我自己和身邊親朋好友的經歷,幫助大家在申請信用卡時少走彎路。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慢慢變優秀的路上,其實你早就開始了

當我第一次申請信用卡的時候,並不完全了解自己的信用狀況。那時,我只知道自己有穩定的收入,但從未查詢過自己的信用分數。結果,我在申請某張高端信用卡時被拒絕了,理由是我的信用分數不足。這讓我非常懊惱,因為我當時並不清楚信用評分的影響力有多大。隨後,我開始定期查閱自己的信用報告,發現一些小錯誤,經過修正後,分數有了明顯的提升。 其實,了解自己信用狀況的第一步,就是向當地的信用評分機構或銀行查詢自己的信用報告。這份報告會顯示你的信用歷史,包括信用卡還款紀錄、貸款情況等。一般來說,700分以上的信用評分會讓你更容易申請到信用卡。

看整篇文章
從銀行小白到世界卡邀請戶
回想起來,我當初對信用卡的了解幾乎是零,這不禁讓我感慨萬千。每當聽到朋友討論卡片的回饋和優惠時,我總是默默地坐在一旁,心裡想著自己怎麼會那麼遜。沒想到,有一天,我居然也能從銀行的拒絕名單,直接躍升為“世界卡”的邀請戶,這一路的轉變真是太讓人驚訝了!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這段成長的故事,也許能幫助和我當年一樣的“信用卡小白”們,少走一些彎路。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

對於信用卡,我的第一印象並不好。當時覺得這些卡片好像只適合那些經濟條件比較好的人,像我這樣的上班族,總覺得自己應該和信用卡保持點距離。其實,那時候的我對於信用卡的認識,幾乎停留在“消費用、欠錢的工具”這一層次,並沒有意識到其實信用卡的背後還有許多值得探索的世界。

看整篇文章
 是不是刷錯卡了?
每次結帳時刷出信用卡那一刻,很多人都會有個小疑問:這張卡真的有回饋嗎?或者更現實一點的疑問:是不是刷錯卡了?

便宜機票總整理
旅行對我來說,不只是單純的離開家去某個地方。它是一種探索,一次內心的冒險,也是一種和朋友、家人共同度過美好時光的機會。然而,每次計畫旅行的時候,我都會碰到一個讓人頭痛的問題——機票!這是很多人旅行預算中最大的一塊開銷。對我而言,找到便宜機票不僅僅是為了省錢,更是一場獵奇之旅,探索那種在繁忙的機票市場中找到隱藏寶石的成就感。

錢都不知道花去哪了
這句話,幾乎在每個月的月底都會從某些人口中蹦出來。買了一杯看似無害的手搖飲、訂了一張臨時起意的機票、跟朋友聚餐沒注意用卡優惠,一整個月就這樣悄悄超支。生活中其實處處是優惠,只是太多人不知道怎麼找,也沒時間一一去查。很多人明明刷的就是那張有高回饋的卡,卻不知道綁定某平台才能解鎖額外折扣。更別提每年生日該拿的免費蛋糕、生日禮卷,有多少默默被錯過。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首年免年費真的值得辦嗎

在信用卡的世界裡,「首年免年費」幾乎已經是每張新卡的標配。只要看到廣告上那幾個字,總讓人心裡多了一份安心,覺得就算不刷、不用、不喜歡也沒差,反正不用錢。但事情真有這麼簡單嗎?首年免年費,就等於這張卡沒風險嗎?經歷過太多「一時貪小便宜,日後大後悔」的故事後,這問題就變得耐人尋味。
信用卡廣告總是吸引人,常見的話術像是「限量首刷禮」、「新戶獨享」、「行李箱免費送」,再加上一句「首年免年費」,整個組合下來,誰不心動?但每張卡背後的條件、規則、陷阱,才是藏在冰山下的部分。有時候表面上省了年費,實際上卻花更多時間在處理帳單、記憶優惠、追蹤門檻,甚至還可能被誤收費用。
看整篇文章

 最後更新時間 2025-07-12 要更新請點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