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優惠犬
   

超實用免費 CSS 複製工具

還記得你第一次碰 HTML 跟 CSS 的時候,是怎麼開始的嗎?我先來自首:我當年完全是個 Copy & Paste 小王子,看到什麼好看的按鈕、酷酷的動畫,只想一件事:「這可以貼到我網頁上嗎?」
沒錯,我一開始根本連什麼是 div 都搞不懂,就已經開始貼人家的導航列、按鈕 hover 效果,結果不小心貼出點成就感,從此一頭栽進網頁設計的坑。

其實這條路應該很多人都走過,我不是唯一一個「複製大師」,你可能也是。那個年代架站教學網站還不像現在這麼花俏,但它們都有一個共同點:直接給你範例程式碼!

不需要懂太多原理,只要會 Copy & Paste,你就能神奇地把別人做好的表單、按鈕、輪播圖搬到自己網頁裡。老實說,這感覺很像在玩魔法,一貼就成功,那種「我也是網頁設計師了!」的興奮感,至今難忘。


現在的你,還會複製別人的 CSS 嗎?

老實講,現在我比較少這樣「直接貼」,畢竟到某個階段你會開始講究自己的架構、維護性,但說真的,還是會偷看一下別人怎麼寫,有時候覺得「這個 hover transition 很順耶」、「這個 Grid 排版很乾淨」就會忍不住用開發人員工具偷瞄一下。

現在瀏覽器的開發人員工具真的強大爆表,你只要右鍵「檢查」一下,整個網頁的排版邏輯、樣式邊界、甚至是 JS 動態效果都能一覽無遺。

但如果你說:「我就是不想一層層點 code,我只想快速複製整個樣式跟結構!」那我要推薦幾個超~方便的工具給你。


這幾個工具超好用,適合懶人也適合初學者

1. CSS Scan

👉 網址:https://getcssscan.com/

這是我最常用的「偷看神器」,你只要安裝 Chrome 擴充套件(也有 Firefox 版),滑鼠移到網頁上的某個元素,它就會自動顯示該元素的完整 CSS,而且支援一鍵複製!

你甚至可以選擇要不要包括 Pseudo class(像是 :hover:focus),或者是 media query 內容。最棒的是,它把整段 CSS 排版得很漂亮,不會像開發者工具那樣有一堆亂七八糟的系統樣式干擾你閱讀。

這個工具我已經推薦過給三四個剛學前端的朋友,他們用過都說:「這也太省力了吧!」用這個真的能快速學到怎麼寫乾淨的 CSS,而不是只看書學那些理論。


2. Snappify

👉 網址:https://snappify.com/

這個雖然不是純粹複製 CSS 的工具,但它對初學者很友善。它可以把你的 HTML + CSS 範例做成漂亮的截圖,有點像 CodePen 但更注重「分享感」。

你可以用 Snappify 做教學用的視覺化 code snippet,不只美觀,還有顏色主題可以選,對想要經營 IG / 部落格 / 教學網站的人超實用!


3. HTML.to.Design

👉 網址:https://html.to.design/

你有沒有遇過「想把別人的網頁元件搬到自己設計稿」的情境?這個工具超神奇,只要貼上一個網站連結,它就能幫你把那個網站「轉換成 Figma 設計元件」!

不只支援樣式轉換,還會保留結構邏輯,對於從設計學程式(或反過來)的人來說非常有感。雖然有些複雜 layout 還是得自己微調,但 80% 都能自動完成,省去一大堆手工搬 code 的時間。


複製不是偷,是學習的起點

我知道一定有人會說:「這樣不就學不到東西了?」但我想說,如果你是完全新手,其實複製貼上反而是個超有效率的學習起點

因為你可以:

  • 直接看到結果 → 馬上有成就感
  • 自己微調看看 → 理解 CSS 怎麼影響畫面
  • 看懂語法後再自己寫 → 建立自信心

我以前還會做一件很怪的事:把人家的 HTML + CSS 複製下來後,一行一行刪掉,看看刪掉哪邊畫面就壞了。這種反推法真的超有趣,而且比死記還有效。


自己的心得:用 Copy & Paste 開啟創作的任意門

有一次我用 CSS Scan 把一個網站的按鈕樣式偷回來(當然不是用在商業用途啦,只是練習),結果貼到我自己的網頁上後才發現:「欸為什麼這按鈕 padding 這麼怪?」
後來仔細研究,才發現原站有用 box-sizing: border-box;,而我的 base CSS 是 content-box,導致整個 spacing 不一樣。

這時候我就學到一課:一樣的 CSS 貼到不同的環境,不一定會有一樣的效果。

這就是你從「Copy」到「理解」的過程。


如果你是設計師,也可以這樣學程式

我有個設計師朋友,看到同事在 CodePen 上寫了個超炫的 loading 效果,她只說了一句:「我不會寫,但我想用。」
我推薦她用 CSS Scan 直接抓樣式,她貼回來後發現畫面跑掉,然後問我:「為什麼我這樣貼不對?」
於是我們一起 debug,一邊修、一邊學,她居然說:「欸我這樣學好像比看教學影片更懂耶!」

就是這樣,工具讓我們進入「有問題就去查,有靈感就去試」的狀態,而不是被一堆語法規則卡住。


以下這個小任務,可以試試你學會了多少:

  1. 隨便找一個你喜歡的網頁(例如 Apple 的官網、某個部落格文章頁)
  2. 用 CSS Scan 滑鼠移到一個元件(例如某個按鈕)
  3. 複製它的 CSS
  4. 自己開一個小 HTML 頁面,貼進去重現那個樣式
  5. 再試著改個字體、顏色或加動畫,看看效果!

只要這樣玩幾次,你真的會越來越熟 CSS 的語感,久了你甚至能預測哪些屬性會打架、哪些東西要加 !important 才有效(雖然不推薦亂用啦 XD)


這篇寫給正在學網頁設計的你,也寫給每一個曾經用「貼上」打開設計世界的人。
我們都從 Copy & Paste 開始,但最後我們會寫出自己的風格。
那麼,還在等什麼?快去滑滑別人的網站偷學一下吧!


 
頂級卡不是夢,只是你沒看懂遊戲規則
平常生活中,有些花費看似小小的,其實累積起來真的不少。像是路過便利商店,順手拿瓶飲料、買份便當,或者心情好突然想吃個薯條和冰炫風,這些日常的開銷加總起來,不知不覺也能讓荷包悄悄縮水。不過,發現一個小訣竅之後,這些日常消費反而變成了一種「自動存錢」的快感。方法很簡單,就是——刷對信用卡。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以前總覺得信用卡只是繳大筆金額時才需要的工具,像是買機票、繳保費、訂旅館,但後來才發現,其實日常小額消費才是真正的積分來源。尤其是超商和速食店這種幾乎每週都會光顧的地方,如果每次結帳都能刷卡回饋,那一年下來省下來的錢其實很有感。
身邊有個朋友很妙,他每次去麥當勞都會特地問店員:「請問刷卡有回饋嗎?」起初大家都覺得他有點誇張,後來他曬出自己的信用卡帳單回饋明細,大家才發現他的冰炫風其實「快變免費的了」。他選的卡有指定速食通路加碼回饋,連早餐的豬肉滿福堡加一杯熱奶茶都能累積現金回饋。有時候看到他一臉開心地說:「我這個月吃了五次麥當勞,回饋快破百!」還真讓人羨慕。 最重要的就是選對卡

壽星專屬優惠整理
壽星專屬優惠整理,涵蓋餐廳、飲料、甜點、連鎖品牌等多項優惠,幫助您在生日當月享受各種優惠。

銀行換匯優惠資訊
銀行的換匯優惠大致可分為幾種:匯率折讓、手續費減免、數位帳戶專屬優惠、特定時段加碼活動、結合外幣帳戶與金融商品的複合式獎勵方案等。每一種優惠形式看似差距不大,但若搭配妥當、掌握時機,實際換匯成本可以差距達到千元甚至上萬元,這並非誇張,而是真實發生在生活中的例子。

信用卡申請技巧
信用卡,作為一種日常金融工具,已經成為現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無論是在網上購物,還是支付日常開支,信用卡提供了便利、快速的支付方式。然而,如何選擇一張適合自己的信用卡,並且順利申請,卻是很多人心中的一大困惑。這篇文章將深入探討信用卡申請的技巧,並分享我自己和身邊親朋好友的經歷,幫助大家在申請信用卡時少走彎路。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慢慢變優秀的路上,其實你早就開始了

當我第一次申請信用卡的時候,並不完全了解自己的信用狀況。那時,我只知道自己有穩定的收入,但從未查詢過自己的信用分數。結果,我在申請某張高端信用卡時被拒絕了,理由是我的信用分數不足。這讓我非常懊惱,因為我當時並不清楚信用評分的影響力有多大。隨後,我開始定期查閱自己的信用報告,發現一些小錯誤,經過修正後,分數有了明顯的提升。 其實,了解自己信用狀況的第一步,就是向當地的信用評分機構或銀行查詢自己的信用報告。這份報告會顯示你的信用歷史,包括信用卡還款紀錄、貸款情況等。一般來說,700分以上的信用評分會讓你更容易申請到信用卡。

看整篇文章
從銀行小白到世界卡邀請戶
回想起來,我當初對信用卡的了解幾乎是零,這不禁讓我感慨萬千。每當聽到朋友討論卡片的回饋和優惠時,我總是默默地坐在一旁,心裡想著自己怎麼會那麼遜。沒想到,有一天,我居然也能從銀行的拒絕名單,直接躍升為“世界卡”的邀請戶,這一路的轉變真是太讓人驚訝了!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這段成長的故事,也許能幫助和我當年一樣的“信用卡小白”們,少走一些彎路。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

對於信用卡,我的第一印象並不好。當時覺得這些卡片好像只適合那些經濟條件比較好的人,像我這樣的上班族,總覺得自己應該和信用卡保持點距離。其實,那時候的我對於信用卡的認識,幾乎停留在“消費用、欠錢的工具”這一層次,並沒有意識到其實信用卡的背後還有許多值得探索的世界。

看整篇文章
 是不是刷錯卡了?
每次結帳時刷出信用卡那一刻,很多人都會有個小疑問:這張卡真的有回饋嗎?或者更現實一點的疑問:是不是刷錯卡了?

便宜機票總整理
旅行對我來說,不只是單純的離開家去某個地方。它是一種探索,一次內心的冒險,也是一種和朋友、家人共同度過美好時光的機會。然而,每次計畫旅行的時候,我都會碰到一個讓人頭痛的問題——機票!這是很多人旅行預算中最大的一塊開銷。對我而言,找到便宜機票不僅僅是為了省錢,更是一場獵奇之旅,探索那種在繁忙的機票市場中找到隱藏寶石的成就感。

錢都不知道花去哪了
這句話,幾乎在每個月的月底都會從某些人口中蹦出來。買了一杯看似無害的手搖飲、訂了一張臨時起意的機票、跟朋友聚餐沒注意用卡優惠,一整個月就這樣悄悄超支。生活中其實處處是優惠,只是太多人不知道怎麼找,也沒時間一一去查。很多人明明刷的就是那張有高回饋的卡,卻不知道綁定某平台才能解鎖額外折扣。更別提每年生日該拿的免費蛋糕、生日禮卷,有多少默默被錯過。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首年免年費真的值得辦嗎

在信用卡的世界裡,「首年免年費」幾乎已經是每張新卡的標配。只要看到廣告上那幾個字,總讓人心裡多了一份安心,覺得就算不刷、不用、不喜歡也沒差,反正不用錢。但事情真有這麼簡單嗎?首年免年費,就等於這張卡沒風險嗎?經歷過太多「一時貪小便宜,日後大後悔」的故事後,這問題就變得耐人尋味。
信用卡廣告總是吸引人,常見的話術像是「限量首刷禮」、「新戶獨享」、「行李箱免費送」,再加上一句「首年免年費」,整個組合下來,誰不心動?但每張卡背後的條件、規則、陷阱,才是藏在冰山下的部分。有時候表面上省了年費,實際上卻花更多時間在處理帳單、記憶優惠、追蹤門檻,甚至還可能被誤收費用。
看整篇文章

 最後更新時間 2025-07-14 要更新請點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