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選個雲端主機,根本就像在挑對象。
你要價錢合理、相處順暢(也就是速度夠快)、還得能在對的地點出現(資料中心在哪真的差很多),對吧?我自己一開始玩 VPS 的時候,完全是憑感覺亂挑,看到什麼便宜就下單,結果超卡,還比我房間的 Wi-Fi 還不穩。後來才知道,主機的位置跟連線速度真的是差很多。
如果你也是想租雲端主機的人,不管是拿來架網站、搞個 NAS、當跳板 VPN 還是純粹玩玩看,那真的要先測一下你跟各地資料中心的距離和延遲感受,不然錢花下去結果慢得像蝸牛,真的會抓狂。而這篇就是要跟大家分享一個我自己常用的小工具 —— CloudPingTest,簡單到爆炸,連不懂技術的人都可以輕鬆上手。
CloudPingTest 是什麼?
這個網站的網址是:https://www.cloudpingtest.com/
打開之後,你會看到一堆雲端主機的名字,像是 AWS、Google Cloud、Microsoft Azure、DigitalOcean、Vultr、Linode…全都排列得好好的。每一家的各個區域節點都列出來,像是東京、新加坡、美西、美東、倫敦、雪梨、孟買、法蘭克福等等,通通都有。
你只要點一下那個「Ping Test」按鈕,它就會自動幫你從你的電腦,直接 ping 每一個節點。幾秒鐘後,畫面就會顯示各地的延遲數字,越低越好。像我人在台灣,通常東京大概是 3040ms,新加坡 6070ms,美西就可能跳到 120~150ms 左右。所以如果你跟我一樣是架給台灣自己用的,東京基本上是首選。
**有趣的是,不同主機商的同一個地點,延遲居然會不太一樣。**像 AWS 東京、GCP 東京、Azure 東京,明明都是東京,但因為機房地址不同,還是會有些差異。有時候還會碰到某家的某個區域超慢,ping 值高到嚇人,那就知道不能選那個了。
我有一次就犯傻選了某個我就不說名字的服務商,看起來好像東京很快,結果是 GCP 的東京節點,但實際 ping 起來是 80ms,一查才知道他那一區不是正港的東京市中心,而是在周邊偏遠一點的地方。所以啊,別人說快不代表你這裡也快,自己測才準。
除了 ping,還可以測試下載速度
CloudPingTest 的另一個功能,就是可以點「Speed Test」,它會讓你實際下載測試檔案,比如 100MB 或 1GB,看你的下載速度是多少。有些朋友會說「我家網路 300M,下載應該都很快吧?」錯!你的速度不只跟你家的網路有關,也跟對方主機的上傳頻寬和你們之間的網路狀況有關。
像我在某天晚上尖峰時段測東京某家 VPS,下載速度竟然只有 1.2MB/s,超慢。但隔天早上九點測同一台,竟然變成 12MB/s。所以時間點也會影響測試結果,這一點大家也要注意。
CloudPingTest 支援的主機商超多
我自己目前測過支援的有以下這些:
- AWS(Amazon Web Services)
- Google Cloud Platform(GCP)
- Microsoft Azure
- Linode
- Vultr
- DigitalOcean
- Oracle Cloud(OCI)
- Hetzner
- OVHCloud
- Tencent Cloud
- Alibaba Cloud
有些你可能沒聽過,但現在的市場真的百家爭鳴,價格一個比一個便宜,功能也越來越強,還送免費額度。有時候撿到寶,反而是那種不有名的。當然啦,可靠度和支援還是要考量。
我怎麼用這工具挑 VPS?
分享一下我自己的習慣。我通常會:
- 先去 CloudPingTest 看延遲,挑個在 50ms 以內的幾個地點。
- 然後去那幾家主機商的官網,找他們提供的測試 IP 和測試下載檔。
- 用
ping
+ traceroute
+ wget
或 curl
來實際測看看,順便看跳數(hop)和是否有封包遺失。 - 最後會把所有測試結果寫下來(我有個 Google Sheet 表格),再來比較價錢、方案內容。
這樣雖然看起來有點麻煩,但你主機是要用幾個月甚至幾年的,這點功課我覺得很值得花時間做。
一些小技巧和小陷阱
- 用 CloudPingTest 前,記得關掉 VPN,不然你測出來的數據會是 VPN 出口的,不準。
- 有些 ISP(台灣某些光世代商)對國際頻寬很小氣,建議測試前也用一下 SpeedTest 測你到東京、新加坡的速度,看看是不是你自己家網路拖後腿。
- 部分主機商會把測試 IP 和真實機房的 IP 分開,這樣就失準了,所以還是建議測試正式開通的 VPS 機器才是最準的。
你也可以這樣玩
我有個朋友超狂,他租了五家不同主機商的東京主機,每天定時測 ping 和下載速度,還自建一個監控系統抓 log,最後做出一份分析報告。我看了都覺得他比我家電信客服還專業(真的有夠 geek)。
雖然我們不用做到那麼誇張,但如果你常常需要租 VPS,或是像我一樣架站架到變興趣,那用 CloudPingTest 快速篩選地點,真的可以省下很多時間,也避免踩雷。
總之,這網站真的是我選主機的秘密武器,快、準、直覺,不用技術背景也能輕鬆使用。推薦給大家玩玩看,有空可以去:https://www.cloudpingtest.com/ 看一看,也許你會意外發現,原來香港比東京還快?或者新加坡居然比美西穩?都不一定喔!
以上就是我個人對 CloudPingTest 的使用心得,如果你也有不錯的主機選擇方式、或者踩過哪些雷,歡迎留言一起交流一下~我超愛看別人選主機的故事,感覺每個人都有一段「網速愛恨情仇史」啊!
頂級卡不是夢,只是你沒看懂遊戲規則
平常生活中,有些花費看似小小的,其實累積起來真的不少。像是路過便利商店,順手拿瓶飲料、買份便當,或者心情好突然想吃個薯條和冰炫風,這些日常的開銷加總起來,不知不覺也能讓荷包悄悄縮水。不過,發現一個小訣竅之後,這些日常消費反而變成了一種「自動存錢」的快感。方法很簡單,就是——刷對信用卡。→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
以前總覺得信用卡只是繳大筆金額時才需要的工具,像是買機票、繳保費、訂旅館,但後來才發現,其實日常小額消費才是真正的積分來源。尤其是超商和速食店這種幾乎每週都會光顧的地方,如果每次結帳都能刷卡回饋,那一年下來省下來的錢其實很有感。
身邊有個朋友很妙,他每次去麥當勞都會特地問店員:「請問刷卡有回饋嗎?」起初大家都覺得他有點誇張,後來他曬出自己的信用卡帳單回饋明細,大家才發現他的冰炫風其實「快變免費的了」。他選的卡有指定速食通路加碼回饋,連早餐的豬肉滿福堡加一杯熱奶茶都能累積現金回饋。有時候看到他一臉開心地說:「我這個月吃了五次麥當勞,回饋快破百!」還真讓人羨慕。 最重要的就是選對卡
壽星專屬優惠整理
壽星專屬優惠整理,涵蓋餐廳、飲料、甜點、連鎖品牌等多項優惠,幫助您在生日當月享受各種優惠。
銀行換匯優惠資訊
銀行的換匯優惠大致可分為幾種:匯率折讓、手續費減免、數位帳戶專屬優惠、特定時段加碼活動、結合外幣帳戶與金融商品的複合式獎勵方案等。每一種優惠形式看似差距不大,但若搭配妥當、掌握時機,實際換匯成本可以差距達到千元甚至上萬元,這並非誇張,而是真實發生在生活中的例子。
信用卡申請技巧
信用卡,作為一種日常金融工具,已經成為現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無論是在網上購物,還是支付日常開支,信用卡提供了便利、快速的支付方式。然而,如何選擇一張適合自己的信用卡,並且順利申請,卻是很多人心中的一大困惑。這篇文章將深入探討信用卡申請的技巧,並分享我自己和身邊親朋好友的經歷,幫助大家在申請信用卡時少走彎路。
→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
慢慢變優秀的路上,其實你早就開始了
當我第一次申請信用卡的時候,並不完全了解自己的信用狀況。那時,我只知道自己有穩定的收入,但從未查詢過自己的信用分數。結果,我在申請某張高端信用卡時被拒絕了,理由是我的信用分數不足。這讓我非常懊惱,因為我當時並不清楚信用評分的影響力有多大。隨後,我開始定期查閱自己的信用報告,發現一些小錯誤,經過修正後,分數有了明顯的提升。 其實,了解自己信用狀況的第一步,就是向當地的信用評分機構或銀行查詢自己的信用報告。這份報告會顯示你的信用歷史,包括信用卡還款紀錄、貸款情況等。一般來說,700分以上的信用評分會讓你更容易申請到信用卡。
看整篇文章 從銀行小白到世界卡邀請戶
回想起來,我當初對信用卡的了解幾乎是零,這不禁讓我感慨萬千。每當聽到朋友討論卡片的回饋和優惠時,我總是默默地坐在一旁,心裡想著自己怎麼會那麼遜。沒想到,有一天,我居然也能從銀行的拒絕名單,直接躍升為“世界卡”的邀請戶,這一路的轉變真是太讓人驚訝了!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這段成長的故事,也許能幫助和我當年一樣的“信用卡小白”們,少走一些彎路。→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
對於信用卡,我的第一印象並不好。當時覺得這些卡片好像只適合那些經濟條件比較好的人,像我這樣的上班族,總覺得自己應該和信用卡保持點距離。其實,那時候的我對於信用卡的認識,幾乎停留在“消費用、欠錢的工具”這一層次,並沒有意識到其實信用卡的背後還有許多值得探索的世界。
看整篇文章 是不是刷錯卡了?
每次結帳時刷出信用卡那一刻,很多人都會有個小疑問:這張卡真的有回饋嗎?或者更現實一點的疑問:是不是刷錯卡了?
便宜機票總整理
旅行對我來說,不只是單純的離開家去某個地方。它是一種探索,一次內心的冒險,也是一種和朋友、家人共同度過美好時光的機會。然而,每次計畫旅行的時候,我都會碰到一個讓人頭痛的問題——機票!這是很多人旅行預算中最大的一塊開銷。對我而言,找到便宜機票不僅僅是為了省錢,更是一場獵奇之旅,探索那種在繁忙的機票市場中找到隱藏寶石的成就感。
錢都不知道花去哪了
這句話,幾乎在每個月的月底都會從某些人口中蹦出來。買了一杯看似無害的手搖飲、訂了一張臨時起意的機票、跟朋友聚餐沒注意用卡優惠,一整個月就這樣悄悄超支。生活中其實處處是優惠,只是太多人不知道怎麼找,也沒時間一一去查。很多人明明刷的就是那張有高回饋的卡,卻不知道綁定某平台才能解鎖額外折扣。更別提每年生日該拿的免費蛋糕、生日禮卷,有多少默默被錯過。
→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
首年免年費真的值得辦嗎在信用卡的世界裡,「首年免年費」幾乎已經是每張新卡的標配。只要看到廣告上那幾個字,總讓人心裡多了一份安心,覺得就算不刷、不用、不喜歡也沒差,反正不用錢。但事情真有這麼簡單嗎?首年免年費,就等於這張卡沒風險嗎?經歷過太多「一時貪小便宜,日後大後悔」的故事後,這問題就變得耐人尋味。
信用卡廣告總是吸引人,常見的話術像是「限量首刷禮」、「新戶獨享」、「行李箱免費送」,再加上一句「首年免年費」,整個組合下來,誰不心動?但每張卡背後的條件、規則、陷阱,才是藏在冰山下的部分。有時候表面上省了年費,實際上卻花更多時間在處理帳單、記憶優惠、追蹤門檻,甚至還可能被誤收費用。
看整篇文章→ 最後更新時間 2025-07-28 要更新請點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