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老闆的一條狗
   

「真的可以在家工作拿2000萬日圓?」我發現的日本免費遠端找工作職缺寶藏!

你有沒有那種時候,一邊上班一邊偷偷幻想:「如果可以待在家、穿著睡衣工作就好了,而且還能拿到不錯的薪水…」我坦白說,我大概每個禮拜一早上都這樣想一次,然後就默默打開筆電繼續面對現實。

但最近,我真的發現一個會讓你眼睛一亮的寶藏網站,而且它不是唬人的那種,是貨真價實能讓人重新思考「工作地點」和「收入上限」這兩個人生議題的存在。

先說一下這個平台是什麼——它叫做 Japan Dev,專門整理在日本的外商科技公司職缺。不過它最讓我驚艷的地方,不是那些辦公室在東京麻布、福利好到爆的公司,而是它整理的遠端工作列表,還有超多職缺根本不需要日文能力

我自己滑了幾個小時,順手記了一下幾個驚人的數字,分享給你們看(保證不是ppt式的):


你如果已經人在日本的話,那恭喜你,你的選擇超級多:

🥳 有 116 個全遠端職缺,可以窩在家工作不用通勤,想穿什麼就穿什麼。

💡 裡面有 58 個職位完全不需要日文能力,也就是說你只要會英文(和你的專業技能),就能過關斬將。這對我們這種還在努力練五十音的人來說超友善。

🧠 而且 非工程師職位也有 20 個,意思是就算你不是寫程式的,也有機會進到這些酷公司裡工作。


那如果你像我一樣目前人還在台灣(或其他國家),也不用失望:

🌍 有 72 個遠端職缺,公司直接開放「不需要人來日本」,真的是夢幻職缺。

🔓 裡頭也有 46 個職位不需要日文能力,所以你不用擔心N5還沒考過也能先投。

🎨 非工程師的遠端職位也有 11 個,像是設計師、產品經理、客服都有看到。

網址 https://24zz.com/go.php?g=japan-dev.com/remote-jobs-in-japan

然後你知道最扯的是什麼嗎?

這些職缺裡,有一些年薪上限是 2000 萬日圓——換算台幣大概四百多萬。對比在台灣寫程式常常卡在百萬上下,這個薪資真的讓人忍不住多看兩眼。更重要的是,這是遠端工作。不是要你搬家、離鄉背井,是可以坐在你家的 IKEA 桌子上,領跟在六本木上班一樣的錢。


我知道你現在可能心裡有一堆問號,比如:

  • 「會不會很難申請?」
  • 「我英文也沒很好怎麼辦?」
  • 「是不是只要是矽谷資歷才收?」
  • 「非工程師真的能進這種外商嗎?」

這些問題我也有,但我後來看了一下那些職缺,其實門檻沒有想像中那麼高,很多職缺只要有 2~3 年經驗就可以申請,英文大多是「能溝通」就好(沒有要你寫莎士比亞劇本那種)。

更貼心的是,Japan Dev 上面的每個公司,都會寫清楚他們的「語言文化要求」、「遠端政策」、「工作簽證支援」,甚至會標記「是否歡迎國際申請者」。你滑著滑著會發現:這根本是寫給我們這種人看的!不是假外商、不是超資深職缺,是「真心想找外國人遠端一起工作的團隊」。


我自己看到幾個職缺時真的有心動到馬上存下來(甚至一邊幻想如果錄取要不要先買張去日本的機票慶祝),比如:

  • 一間做 AI 工具的新創公司,開放全球遠端,全英文溝通,工程師薪資範圍從 900 萬~2000 萬日圓。
  • 一間做遊戲後端的平台商,開發團隊全遠端,接受台灣人申請,還幫忙申請簽證。
  • 一間在東京但全遠端的 UX 公司,專門做歐美客戶的介面設計,不要求會日文,設計師起薪 700 萬日圓。

如果你跟我一樣,對於「人生可以不用進公司上班」這件事一直偷偷抱著期待,或者你就是那種超怕通勤、熱愛自由又有點社恐的上班族,那你一定要去逛逛這個網站。

我不是業配(真的不是),但我看到這個網站後真的有種「啊,世界真的不一樣了」的感覺。以前我們總覺得遠端工作是歐美人才有的福利,或者要超級資深才能談,但現在,日本的科技圈也開始打開門,邀請我們這些外國人加入了。

而且老實說,這些職缺超適合我們這些已經會一點點日文但還沒流利、英文過得去、又有一點技能的亞洲人,比起從零開始申請歐美職缺,這條路可能更實在、更有機會。


所以,如果你最近剛好想轉職、或者只是不想每天早起通勤,真的可以考慮看看這些職缺。

說不定你下一份工作,不是在信義區的大樓裡,而是在你家的書桌前,陪著你的貓、喝著手搖,領著 1500 萬日圓的薪水(然後午休時間還能偷看一集日劇)。

夢不遠,就看你要不要開始滑第一頁。


 
頂級卡不是夢,只是你沒看懂遊戲規則
平常生活中,有些花費看似小小的,其實累積起來真的不少。像是路過便利商店,順手拿瓶飲料、買份便當,或者心情好突然想吃個薯條和冰炫風,這些日常的開銷加總起來,不知不覺也能讓荷包悄悄縮水。不過,發現一個小訣竅之後,這些日常消費反而變成了一種「自動存錢」的快感。方法很簡單,就是——刷對信用卡。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以前總覺得信用卡只是繳大筆金額時才需要的工具,像是買機票、繳保費、訂旅館,但後來才發現,其實日常小額消費才是真正的積分來源。尤其是超商和速食店這種幾乎每週都會光顧的地方,如果每次結帳都能刷卡回饋,那一年下來省下來的錢其實很有感。
身邊有個朋友很妙,他每次去麥當勞都會特地問店員:「請問刷卡有回饋嗎?」起初大家都覺得他有點誇張,後來他曬出自己的信用卡帳單回饋明細,大家才發現他的冰炫風其實「快變免費的了」。他選的卡有指定速食通路加碼回饋,連早餐的豬肉滿福堡加一杯熱奶茶都能累積現金回饋。有時候看到他一臉開心地說:「我這個月吃了五次麥當勞,回饋快破百!」還真讓人羨慕。 最重要的就是選對卡

壽星專屬優惠整理
壽星專屬優惠整理,涵蓋餐廳、飲料、甜點、連鎖品牌等多項優惠,幫助您在生日當月享受各種優惠。

銀行換匯優惠資訊
銀行的換匯優惠大致可分為幾種:匯率折讓、手續費減免、數位帳戶專屬優惠、特定時段加碼活動、結合外幣帳戶與金融商品的複合式獎勵方案等。每一種優惠形式看似差距不大,但若搭配妥當、掌握時機,實際換匯成本可以差距達到千元甚至上萬元,這並非誇張,而是真實發生在生活中的例子。

信用卡申請技巧
信用卡,作為一種日常金融工具,已經成為現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無論是在網上購物,還是支付日常開支,信用卡提供了便利、快速的支付方式。然而,如何選擇一張適合自己的信用卡,並且順利申請,卻是很多人心中的一大困惑。這篇文章將深入探討信用卡申請的技巧,並分享我自己和身邊親朋好友的經歷,幫助大家在申請信用卡時少走彎路。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慢慢變優秀的路上,其實你早就開始了

當我第一次申請信用卡的時候,並不完全了解自己的信用狀況。那時,我只知道自己有穩定的收入,但從未查詢過自己的信用分數。結果,我在申請某張高端信用卡時被拒絕了,理由是我的信用分數不足。這讓我非常懊惱,因為我當時並不清楚信用評分的影響力有多大。隨後,我開始定期查閱自己的信用報告,發現一些小錯誤,經過修正後,分數有了明顯的提升。 其實,了解自己信用狀況的第一步,就是向當地的信用評分機構或銀行查詢自己的信用報告。這份報告會顯示你的信用歷史,包括信用卡還款紀錄、貸款情況等。一般來說,700分以上的信用評分會讓你更容易申請到信用卡。

看整篇文章
從銀行小白到世界卡邀請戶
回想起來,我當初對信用卡的了解幾乎是零,這不禁讓我感慨萬千。每當聽到朋友討論卡片的回饋和優惠時,我總是默默地坐在一旁,心裡想著自己怎麼會那麼遜。沒想到,有一天,我居然也能從銀行的拒絕名單,直接躍升為“世界卡”的邀請戶,這一路的轉變真是太讓人驚訝了!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這段成長的故事,也許能幫助和我當年一樣的“信用卡小白”們,少走一些彎路。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

對於信用卡,我的第一印象並不好。當時覺得這些卡片好像只適合那些經濟條件比較好的人,像我這樣的上班族,總覺得自己應該和信用卡保持點距離。其實,那時候的我對於信用卡的認識,幾乎停留在“消費用、欠錢的工具”這一層次,並沒有意識到其實信用卡的背後還有許多值得探索的世界。

看整篇文章
 是不是刷錯卡了?
每次結帳時刷出信用卡那一刻,很多人都會有個小疑問:這張卡真的有回饋嗎?或者更現實一點的疑問:是不是刷錯卡了?

便宜機票總整理
旅行對我來說,不只是單純的離開家去某個地方。它是一種探索,一次內心的冒險,也是一種和朋友、家人共同度過美好時光的機會。然而,每次計畫旅行的時候,我都會碰到一個讓人頭痛的問題——機票!這是很多人旅行預算中最大的一塊開銷。對我而言,找到便宜機票不僅僅是為了省錢,更是一場獵奇之旅,探索那種在繁忙的機票市場中找到隱藏寶石的成就感。

錢都不知道花去哪了
這句話,幾乎在每個月的月底都會從某些人口中蹦出來。買了一杯看似無害的手搖飲、訂了一張臨時起意的機票、跟朋友聚餐沒注意用卡優惠,一整個月就這樣悄悄超支。生活中其實處處是優惠,只是太多人不知道怎麼找,也沒時間一一去查。很多人明明刷的就是那張有高回饋的卡,卻不知道綁定某平台才能解鎖額外折扣。更別提每年生日該拿的免費蛋糕、生日禮卷,有多少默默被錯過。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首年免年費真的值得辦嗎

在信用卡的世界裡,「首年免年費」幾乎已經是每張新卡的標配。只要看到廣告上那幾個字,總讓人心裡多了一份安心,覺得就算不刷、不用、不喜歡也沒差,反正不用錢。但事情真有這麼簡單嗎?首年免年費,就等於這張卡沒風險嗎?經歷過太多「一時貪小便宜,日後大後悔」的故事後,這問題就變得耐人尋味。
信用卡廣告總是吸引人,常見的話術像是「限量首刷禮」、「新戶獨享」、「行李箱免費送」,再加上一句「首年免年費」,整個組合下來,誰不心動?但每張卡背後的條件、規則、陷阱,才是藏在冰山下的部分。有時候表面上省了年費,實際上卻花更多時間在處理帳單、記憶優惠、追蹤門檻,甚至還可能被誤收費用。
看整篇文章

 最後更新時間 2025-07-12 要更新請點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