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滑手機滑一滑,總是會突然想換個風格,尤其像我這種拍照只會開美肌濾鏡的人,某天心血來潮想試試比較有質感的黑白風格。結果打開修圖APP之後才發現,自己根本不太會調對比、銳利度,硬是搞到照片又灰又霧。後來朋友跟我說,乾脆直接去找本來就是黑白的素材比較快。我原本還半信半疑,想說哪有那麼方便的事,結果就真的被我找到一個還滿酷的網站,叫做 Monochrome Hub,網址是:https://monochromehub.com
這個 Monochrome Hub 是一個專門收集黑白照片的免費圖庫,而且不只是那種很嚴肅的紀實攝影,連一些日常風景、人物、街景、動物之類的題材都有,重點是完全免費下載,不管是做海報、部落格封面、社群貼文,甚至商業用途都可以用,也不需要標示來源,這真的有夠佛心。
我自己第一次打開 Monochrome Hub 時,原本只是想隨便看一下,結果一晃眼就花了快一小時在那邊滑。他們的網站設計很簡單,首頁就是一排排照片,滑起來超級流暢,而且點進去之後還可以選擇不同分類,比如:自然、人像、建築、街拍、藝術感之類的。我個人超愛他們的街拍分類,因為那種黑白街景照片真的很有電影感,很像在看一些老電影裡面的畫面。
講到這個,我想到有一次幫朋友做婚禮邀請卡,對方要求是那種極簡黑白風。原本以為要自己拍照然後後製調成黑白,結果拍了好幾張都覺得哪裡怪怪的,後來才放棄直接去找現成的。就在 Monochrome Hub 找到一張下著小雨的城市街道照片,背景有模糊的路燈和倒影,看起來超有感覺。結果印出來之後朋友還問我是不是去請專業設計師做的,笑死。
有時候在做一些簡報或是部落格封面時,也很常需要那種不搶戲但是有氛圍的圖片。以前我都去一些很有名的免費圖庫網站找,但坦白說那種網站的圖片大部分都太繽紛,顏色太飽和,反而會跟我的內容有點衝突。後來乾脆直接固定用 Monochrome Hub 找黑白圖,省得還要自己再花時間去轉換。
而且我覺得最棒的一點是,它真的很自由。很多免費圖庫網站都會要求要標示作者或者來源,或者有限定非商業用途才行,但 Monochrome Hub 完全不用,這點真的大大加分。因為有時候懶得在網站底下加註來源,或是忘記加,後來才被提醒,那種感覺其實滿尷尬的。
有一次我跟朋友在討論要做一個Podcast頻道封面,本來還在煩惱圖要去哪裡找,結果我一提到 Monochrome Hub,他們馬上也去滑了一圈。後來我們一致選中一張很有復古感的老式收音機照片,背景是完全黑的,收音機本身的輪廓又很清楚。加上我們頻道主打的就是那種聊天閒聊風,黑白反而更凸顯主題。
順便提一下,Monochrome Hub 的照片解析度都滿高的,下載下來完全不用擔心畫質問題。有時候用在一些比較大的輸出物,比如說做展覽海報或布旗,也都夠用。不是那種小小張的網頁圖片而已。
如果你本來就喜歡拍黑白照片,Monochrome Hub 其實也可以當作靈感資料庫。像我有幾個愛玩底片機的朋友,他們平常在拍照時也會先上這網站看一下,找找構圖或是氛圍的感覺。有些照片真的會讓人有一種「啊,原來黑白也可以這樣拍」的靈感。
當然啦,也不是說每一張都適合每一種場合,還是要自己慢慢篩選。不過因為網站分類做得滿清楚的,其實滑一滑就很快可以找到想要的感覺。我自己習慣是先挑幾張存到電腦資料夾,然後用圖片瀏覽器快速比對,這樣更快選出最符合需求的那一張。
對了,還有一件事,我有注意到 Monochrome Hub 的照片多數都是來自各地攝影師的貢獻,有些也會寫簡單的介紹或是說明,雖然不一定會特別看,但偶爾看到一些有趣的小故事還滿加分的。像有一張是在東京巷弄拍的黑白貓咪照,下面就有附上一段簡短說明:那是一隻經常出現在那條街上的浪貓,當時攝影師正好遇到陰天,就順手拍了下來。這種細節反而會讓人覺得照片不只是照片,背後還有點故事性。
如果你也有用 Monochrome Hub 找過什麼超級有感覺的照片,或者有什麼其他黑白圖庫私藏,也歡迎跟我分享!有時候互相交流一下這種小資源,意外會開啟更多靈感喔~
當我第一次申請信用卡的時候,並不完全了解自己的信用狀況。那時,我只知道自己有穩定的收入,但從未查詢過自己的信用分數。結果,我在申請某張高端信用卡時被拒絕了,理由是我的信用分數不足。這讓我非常懊惱,因為我當時並不清楚信用評分的影響力有多大。隨後,我開始定期查閱自己的信用報告,發現一些小錯誤,經過修正後,分數有了明顯的提升。 其實,了解自己信用狀況的第一步,就是向當地的信用評分機構或銀行查詢自己的信用報告。這份報告會顯示你的信用歷史,包括信用卡還款紀錄、貸款情況等。一般來說,700分以上的信用評分會讓你更容易申請到信用卡。
看整篇文章對於信用卡,我的第一印象並不好。當時覺得這些卡片好像只適合那些經濟條件比較好的人,像我這樣的上班族,總覺得自己應該和信用卡保持點距離。其實,那時候的我對於信用卡的認識,幾乎停留在“消費用、欠錢的工具”這一層次,並沒有意識到其實信用卡的背後還有許多值得探索的世界。
看整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