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前幾個月我在研究各種自動化工具嗎?像是 Zapier、n8n 那類,只要設定好觸發條件,就可以自動傳資料、寄信、更新資料庫,讓我在生活跟工作上省了不少時間。但最近,我挖到一個比這些還猛的寶藏工具,它不是用來處理那種「我來你往」的重複任務,而是讓你可以做出超強 AI 應用,甚至能搭一整套你自己的 GPT 工具、AI 服務,那個東西就叫 Flowise。真的,這名字你要記起來。
我第一次碰 Flowise,是在一個朋友聚會上,當時有個做 AI 顧問的朋友說:「你還在寫 prompt 測這個測那個?我現在都直接拖 Flowise 節點做 chat flow 了啦,快很多。」我一開始還不懂那是什麼意思,想說什麼拖節點,是像 Node-RED 那樣嗎?結果他當場打開 Flowise 的介面給我看,我整個人眼睛都亮了,因為那介面真的好直觀,就是一格一格的模組,有 ChatGPT、有資料庫、有 API、有 UI 介面,全部都可以自由拉線連接,彷彿在玩一個可以說話、能幫你工作的大型拼圖積木。
重點是,Flowise 完全開源!不用錢!你可以直接去這邊下載安裝:https://flowiseai.com
安裝完之後,我馬上就來玩看看,想說不然來試著做一個「自動回覆客服機器人」好了,因為我手上剛好有個朋友的電商網站,每天都要回答一堆類似的問題。沒想到,我只花了不到 10 分鐘,就把一個可以讀取常見問題 + 根據用戶問題自動回覆的客服流程串起來。你沒看錯,真的不到 10 分鐘,我還沒熱完一杯咖啡。
整個流程是這樣的:
全程不用後端、不用接 API、不用部署,Flowise 幫你全部搞定,我只要拖線、設定參數而已。做完之後我自己一直點一直玩,根本像個小孩剛拿到 LEGO,超有成就感。
然後我開始不自覺地加東加西,什麼「接上 PostgreSQL 去查庫存」、「連接 Notion 去讀使用者筆記」、「接上 Discord 機器人幫我自動回」… 原本以為這些都要自己寫腳本,結果 Flowise 內建的節點直接支援,完全不用碰什麼 request 或 OAuth 什麼的,只要 API key 填進去就好,我真的是愛死它了。
說實話,我原本也想過用 Zapier 來做類似的東西,但 Zapier 比較像是「幫你從 A 點傳資料到 B 點」的角色,做資料搬運跟任務觸發是很強沒錯,但你要它扮演 AI 顧問、幫你查知識、回答複雜邏輯問題,那就不太行。反觀 Flowise,根本就是為了這種用途而生的,它讓我這種有點 coding background、又懶得重頭開發的人,能夠用很快的速度搭建出我腦中想要的 AI 工具。
就像我最近很瘋 SEO,我就做了一個「自動文章摘要分析器」:我把網站文章餵給 Flowise,它會幫我抓出主題句、判斷是否有符合 SEO keyword,還會給建議!再也不用開一堆工具慢慢 copy paste,自己點一點 Flowise 節點就搞定。而且,我也把它接到 Google Sheet 上,現在只要貼連結,AI 就會幫我自動分析完填入表格,超療癒。
你可能會問:那這樣是不是完全不用寫 code?我會說:「基本上沒什麼要寫,但如果你想擴充功能、加一些特別的轉換、或串接特殊 API,那會需要一些 JS 或 Python 的基礎,尤其是你想跑自己的 LLM 或是做嵌入式查詢的時候。」
不過別怕,它的官方文件還不錯,而且 GitHub 上的社群超活躍,很多人會把自己做好的 Flow 分享出來,你只要照著改參數,就能用得嚇嚇叫。我還看過有人做出整個「AI 心理諮商師」、「AI 面試官」、「專屬筆記整理機」…真的五花八門,看得我每天都想打開來玩一波。
我覺得 Flowise 很適合下面這幾種人:
Flowise 讓你可以跳過一堆後端部署、prompt 調整、資料庫串接的技術門檻,直接用拼積木的方式,把一整個 AI 工具 build 出來,我覺得這就跟當年 Notion、Airtable 剛出來那種「你不需要是工程師,也能做出強大工具」的 vibe 很像,只是 Flowise 專注在 AI 上,更硬核、更自由。
最後偷偷說,我最近還在幫我媽做一個「Line 的 AI 理財助理」,會根據她的對話給投資建議(當然只是參考用,不是真 AI 金融顧問XD),她覺得超神奇,說「你那個機器人怎麼懂我想問什麼?」我就心裡偷笑,這就是 Flowise 啊~
如果你也在找一個能讓你快速打造 AI 工具的平台,真的去玩玩看 Flowise:https://flowiseai.com
有時候,不是我們沒有點子,而是缺一個能幫你實現點子的工具。Flowise,就是我現在最愛的那一個。你不會後悔點進去的!
有什麼問題也可以來找我聊,我每天都會分享一點「軟體工程 × 創新工具」的內容,也很愛交流這類技術。等你啦!
當我第一次申請信用卡的時候,並不完全了解自己的信用狀況。那時,我只知道自己有穩定的收入,但從未查詢過自己的信用分數。結果,我在申請某張高端信用卡時被拒絕了,理由是我的信用分數不足。這讓我非常懊惱,因為我當時並不清楚信用評分的影響力有多大。隨後,我開始定期查閱自己的信用報告,發現一些小錯誤,經過修正後,分數有了明顯的提升。 其實,了解自己信用狀況的第一步,就是向當地的信用評分機構或銀行查詢自己的信用報告。這份報告會顯示你的信用歷史,包括信用卡還款紀錄、貸款情況等。一般來說,700分以上的信用評分會讓你更容易申請到信用卡。
看整篇文章對於信用卡,我的第一印象並不好。當時覺得這些卡片好像只適合那些經濟條件比較好的人,像我這樣的上班族,總覺得自己應該和信用卡保持點距離。其實,那時候的我對於信用卡的認識,幾乎停留在“消費用、欠錢的工具”這一層次,並沒有意識到其實信用卡的背後還有許多值得探索的世界。
看整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