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優惠犬

靠免費食譜讓工程師也能變大廚?這個免費料理指南我直接跪著看完

靠免費食譜讓工程師也能變大廚?這個免費料理指南我直接跪著看完

這篇不是業配,是我真心覺得「靠!也太懂我們了吧!」

有沒有那種時候,你明明是個很會 debug 的工程師,架站、寫 script、搞自動化什麼都難不倒,但只要進了廚房,馬上像當年剛開 terminal 的菜鳥一樣迷失方向?什麼叫「適量」?「煮至入味」到底是幾分鐘?「勾芡一點點」到底是多少?拜託我們不是在玩解謎遊戲好嗎。

最近我朋友貼了一個超狂的開源專案給我——《How to Cook 程序員做飯指南》,我一打開,差點直接下單全套廚具。太、太、太懂我們這種理工腦的痛了啊!

👉 GitHub 項目傳送門:https://github.com/Anduin2017/HowToCook

這專案有多猛?它把做菜當成寫程式來處理,每一道料理的流程超級明確,像在看一份 API 文件,每步都細到毫升、分鐘、火力強度,沒有一個「大概」的敘述。

比如炒蛋這道料理——我以前都覺得炒蛋不就那樣,結果照著上面的方式來,才知道「蛋液比例+鍋熱程度+攪拌時間」這幾個參數差一點,口感就差超多!

有一段話我真的太有感:

「適量」不是個單位,「看起來差不多」會讓料理變成災難。

工程師聽到這句話是不是直接點頭到脖子快閃到位移?我們寫 code 哪次不是在追求確定性?那做菜當然也要「規格化」!

我最喜歡這個專案的幾個地方是:

🔧 每道菜像在寫 README

舉例來說,他們的菜單是用 Markdown 寫的,格式乾淨整齊,像這樣:

1
2
3
4
5
6
7
菜名:煎蛋
時間:5 分鐘
食材:雞蛋 x2,鹽 1g,油 10ml
步驟:
1. 打蛋,加入鹽拌勻。
2. 熱鍋倒油,轉中火。
3. 倒入蛋液,靜置 30 秒再慢慢推炒。

我光是看文字就腦中有畫面,而且這種步驟設計,根本比我前公司交接的文件還清楚啦!

🥄 連醬油幾毫升都精算

以前人家跟我說「加一點醬油」,我都想問:「一點是幾 bit?」結果在這裡直接看到「生抽 15ml,老抽 5ml」,我整個人都安心了。總算不用每次做菜都像在賭運氣。

🍳 做飯 = 副本攻略

這專案有很多料理菜單,從最簡單的三明治、蛋炒飯,到稍微進階一點的紅燒排骨、麻婆豆腐,全部都有步驟拆解+清楚標註,我覺得這超像在打副本時看攻略,讓人有滿滿的安全感。

像我本來只會用電鍋煮白飯,但照著裡面的「米水比+預洗次數+悶飯時間」這種細節照做,飯就神奇地變好吃了。我媽都以為我開竅了,其實我只是在照 GitHub 上的 spec 操作。

說到這邊,我知道有人一定會說:「可是做菜不是靠感覺嗎?哪有人用這麼科學的方式煮飯啦?」

我只能說——拜託,感覺這東西,是老手才有的武器。我們這些菜鳥、工程仔、理工腦,只想要一個可以 replicate 的 recipe 啊。和寫程式一樣,先照著跑,熟了再來優化!

而且這專案最狂的是,它是開源的!

🤝 你也可以 PR 自己的菜色

如果你有自己精算過的食譜,也可以提交 Pull Request 給這個專案,幫這個「理工界料理圖鑑」再添一筆。你以為工程師只有 GitHub 上交功課用?現在也能交一份番茄炒蛋。

我認真在考慮,要不要把我自己那道「無腦打卡用完美半熟蛋」也寫成 Markdown 上去(笑)。

總之,我真心建議你有空去逛一下這個開源專案。不只是因為它好玩、實用,重點是——它給了我一種「原來我也可以下廚」的信心。

我覺得這是很珍貴的事。

以前我總覺得料理是一種玄學,看媽媽們用「經驗」與「感覺」煮出一桌好菜,我只會默默在旁邊打下手。現在,我開始會主動試著處理早餐,甚至能跟朋友討論:「欸你知道炒飯用冷飯的米水比例是多少嗎?」這種 nerdy 對話。

我媽還因此開始相信我其實有在外面活得還不錯(可能原本有點懷疑我只會泡麵)。

如果你也是那種寫 code 寫到懷疑人生,想找個方式紓壓,但又懶得從零研究料理的工程仔,真的誠心建議你看一眼這個專案。

說不定,你會在煎蛋過程中,意外找到對人生的信心 reset 點(笑)

還有,如果你試了之後發現某道菜真的好吃,拜託留言給我,我也想加進我自己的副本清單裡!

我們不是不會煮飯,我們只是還沒找到一份可以跑起來的食譜 spec 而已。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

 最後更新時間 2025-08-16 要更新請點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