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被一個純 HTML/CSS/JS 寫的「假作業系統」震撼到!真的猛到不行…
還以為只是網頁玩具,結果點進去根本是前端界的黑魔法秀!
超像在用 Linux + 視窗系統,還有終端機、檔案總管、應用程式…完全不是在開玩笑的!
前幾天朋友傳給我一個 GitHub 連結,跟我說:「你一定要看這個 htmlOS,真的會讓你懷疑人生。」
我本來心想:「又來了,現在網路一堆自稱 OS 的東西,點進去不是仿 XP,就是仿 Mac 桌面那種純 UI 模仿,點一點什麼都不能做。」
結果。
我錯了。
超錯。
這個 htmlOS 不只是「看起來像」,它是真的做得很像!不是單純擺個桌布加幾個 icon,那種你點進去發現每個 app 都是假的。不。這個是「真的可以開視窗、跑 terminal、切換應用程式、打開資料夾」,甚至連文件編輯器跟一些互動程式都真的可以用!
老實說我一開始是用 Chrome 打開,然後用滑鼠點一點,就開始懷疑:「這真的只有用 HTML、CSS 跟 JavaScript 寫的嗎?沒用框架?沒用後端?沒用 WebAssembly?」
然後我手賤打開 DevTools 看了一下 code…
天啊,全原生。沒有 React、沒有 Vue,純 JS 操作 DOM,靠事件綁定、多層結構、手刻的 UI 視窗控制邏輯,就這樣完成一個看起來像桌面作業系統的世界。那一瞬間我真的有點 Respect 滿點。
幾個我超驚訝的地方:
- 每個視窗都可以拖曳、切換 focus、關閉開啟,完全模擬視窗系統的行為,甚至還有 top bar 那種經典 UI 設計。
- 裡面有內建幾個小 app,像是 terminal(可以打一些內建指令)、file explorer(有模擬資料夾結構,還能開檔)、還有一些應用程式可以跑起來,感覺就像小型的桌面環境。
- 整個系統的狀態是用 JS 管理的,沒有大型框架,也沒有 state manager,純靠物件跟事件維護狀態,邏輯寫得超乾淨,看起來比某些公司專案還整齊。
- MIT 授權,開源,整個自由發揮空間超大!
我真的很想問,那個作者到底是誰?怎麼這麼猛?
通常這種 side project 會做到一半就放棄的人一大堆,更何況這種做法又是偏向 UI 架構設計+模擬操作邏輯,根本是「寫爽的」型專案。
但這位作者是直接做到「可以 demo 一整套視窗作業環境」,然後還做得超流暢,完全不 lag,甚至每個功能都還有點小驚喜,真的太扯了。
如果你是前端工程師、設計師,甚至只是對 UI/UX 有點興趣的人,這個專案一定要點開來玩玩看:
👉 https://github.com/imfunniee/htmlOS
保證你會跟我一樣,點進去先覺得好玩,然後開始抓頭:「這些功能到底怎麼刻出來的?」
有種當年第一次看到 Mac OS X 的那種新奇感,真的。
我個人是有點心動想 fork 來改造一下…
說真的,這個 htmlOS 根本是用來改造成「個人作品集網站」的神級骨架!
想像一下你的作品集不是一個網頁,而是一個「模擬作業系統」介面,裡面每個 App 是你的一個作品 demo、每個資料夾是你的專案分類、還可以有 terminal 模擬你的技能列表。
是不是超有 fu!又 geek 又個性,還比那些滿版 scroll 動畫的網站還更有互動感。
重點是:這一切都可以自己改,而且原始碼真的很好懂!
我光是看到 terminal 裡面可以輸入 help
、about
、contact
,他還真的幫你印出預設的作者資訊,我就笑了。這個真的超適合個人網站或創意展示啊!
而且因為是 MIT 授權,你不只是可以改,你想怎麼玩都可以,甚至拿來教學也沒問題。
給正在學前端或想進階的你:
這個專案完全是一個「真實練功」的好範例。
不像那些教學範例永遠只有 ToDo List、Blog List,htmlOS 是完整架構型 UI 模擬實作。你可以學到:
- 如何設計模組化應用程式
- 怎麼用原生 JS 管理畫面跟狀態
- 視窗系統 UI 的運作邏輯
- 模擬作業系統的資料架構和互動設計
- 怎麼讓前端變得像桌面應用程式那樣有趣
如果你能看懂它怎麼運作、甚至能改寫幾個功能,真的會對你的前端實力大加分。
我現在已經在想,要不要把我自己幾個 side project 全部搬進去,像是 Notion 仿作、Markdown 編輯器、或是小遊戲,都包在裡面變成「App launcher」,點一個 icon 就開一個模擬 app,超有趣。
然後我還可以設一個「懸浮終端機」,輸入 secret 指令才能看到一些隱藏作品,是不是超中二?哈哈哈
如果你對前端還有一點點熱情,或者單純喜歡奇怪又有趣的玩意兒,這個 htmlOS 絕對不能錯過。
那種感覺就像是在一堆寫履歷用的 Portfolio 裡,突然出現一個拿 ASCII 畫自介的怪人一樣特別,而且你會記住他。
我已經記住這個專案了,也準備要來改造它一下。
等我 fork 成自己的 OS 再來跟大家分享 ✌️
頂級卡不是夢,只是你沒看懂遊戲規則
平常生活中,有些花費看似小小的,其實累積起來真的不少。像是路過便利商店,順手拿瓶飲料、買份便當,或者心情好突然想吃個薯條和冰炫風,這些日常的開銷加總起來,不知不覺也能讓荷包悄悄縮水。不過,發現一個小訣竅之後,這些日常消費反而變成了一種「自動存錢」的快感。方法很簡單,就是——刷對信用卡。→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
以前總覺得信用卡只是繳大筆金額時才需要的工具,像是買機票、繳保費、訂旅館,但後來才發現,其實日常小額消費才是真正的積分來源。尤其是超商和速食店這種幾乎每週都會光顧的地方,如果每次結帳都能刷卡回饋,那一年下來省下來的錢其實很有感。
身邊有個朋友很妙,他每次去麥當勞都會特地問店員:「請問刷卡有回饋嗎?」起初大家都覺得他有點誇張,後來他曬出自己的信用卡帳單回饋明細,大家才發現他的冰炫風其實「快變免費的了」。他選的卡有指定速食通路加碼回饋,連早餐的豬肉滿福堡加一杯熱奶茶都能累積現金回饋。有時候看到他一臉開心地說:「我這個月吃了五次麥當勞,回饋快破百!」還真讓人羨慕。 最重要的就是選對卡
壽星專屬優惠整理
壽星專屬優惠整理,涵蓋餐廳、飲料、甜點、連鎖品牌等多項優惠,幫助您在生日當月享受各種優惠。
銀行換匯優惠資訊
銀行的換匯優惠大致可分為幾種:匯率折讓、手續費減免、數位帳戶專屬優惠、特定時段加碼活動、結合外幣帳戶與金融商品的複合式獎勵方案等。每一種優惠形式看似差距不大,但若搭配妥當、掌握時機,實際換匯成本可以差距達到千元甚至上萬元,這並非誇張,而是真實發生在生活中的例子。
信用卡申請技巧
信用卡,作為一種日常金融工具,已經成為現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無論是在網上購物,還是支付日常開支,信用卡提供了便利、快速的支付方式。然而,如何選擇一張適合自己的信用卡,並且順利申請,卻是很多人心中的一大困惑。這篇文章將深入探討信用卡申請的技巧,並分享我自己和身邊親朋好友的經歷,幫助大家在申請信用卡時少走彎路。
→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
慢慢變優秀的路上,其實你早就開始了
當我第一次申請信用卡的時候,並不完全了解自己的信用狀況。那時,我只知道自己有穩定的收入,但從未查詢過自己的信用分數。結果,我在申請某張高端信用卡時被拒絕了,理由是我的信用分數不足。這讓我非常懊惱,因為我當時並不清楚信用評分的影響力有多大。隨後,我開始定期查閱自己的信用報告,發現一些小錯誤,經過修正後,分數有了明顯的提升。 其實,了解自己信用狀況的第一步,就是向當地的信用評分機構或銀行查詢自己的信用報告。這份報告會顯示你的信用歷史,包括信用卡還款紀錄、貸款情況等。一般來說,700分以上的信用評分會讓你更容易申請到信用卡。
看整篇文章 從銀行小白到世界卡邀請戶
回想起來,我當初對信用卡的了解幾乎是零,這不禁讓我感慨萬千。每當聽到朋友討論卡片的回饋和優惠時,我總是默默地坐在一旁,心裡想著自己怎麼會那麼遜。沒想到,有一天,我居然也能從銀行的拒絕名單,直接躍升為“世界卡”的邀請戶,這一路的轉變真是太讓人驚訝了!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這段成長的故事,也許能幫助和我當年一樣的“信用卡小白”們,少走一些彎路。→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
對於信用卡,我的第一印象並不好。當時覺得這些卡片好像只適合那些經濟條件比較好的人,像我這樣的上班族,總覺得自己應該和信用卡保持點距離。其實,那時候的我對於信用卡的認識,幾乎停留在“消費用、欠錢的工具”這一層次,並沒有意識到其實信用卡的背後還有許多值得探索的世界。
看整篇文章 是不是刷錯卡了?
每次結帳時刷出信用卡那一刻,很多人都會有個小疑問:這張卡真的有回饋嗎?或者更現實一點的疑問:是不是刷錯卡了?
便宜機票總整理
旅行對我來說,不只是單純的離開家去某個地方。它是一種探索,一次內心的冒險,也是一種和朋友、家人共同度過美好時光的機會。然而,每次計畫旅行的時候,我都會碰到一個讓人頭痛的問題——機票!這是很多人旅行預算中最大的一塊開銷。對我而言,找到便宜機票不僅僅是為了省錢,更是一場獵奇之旅,探索那種在繁忙的機票市場中找到隱藏寶石的成就感。
錢都不知道花去哪了
這句話,幾乎在每個月的月底都會從某些人口中蹦出來。買了一杯看似無害的手搖飲、訂了一張臨時起意的機票、跟朋友聚餐沒注意用卡優惠,一整個月就這樣悄悄超支。生活中其實處處是優惠,只是太多人不知道怎麼找,也沒時間一一去查。很多人明明刷的就是那張有高回饋的卡,卻不知道綁定某平台才能解鎖額外折扣。更別提每年生日該拿的免費蛋糕、生日禮卷,有多少默默被錯過。
→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
首年免年費真的值得辦嗎在信用卡的世界裡,「首年免年費」幾乎已經是每張新卡的標配。只要看到廣告上那幾個字,總讓人心裡多了一份安心,覺得就算不刷、不用、不喜歡也沒差,反正不用錢。但事情真有這麼簡單嗎?首年免年費,就等於這張卡沒風險嗎?經歷過太多「一時貪小便宜,日後大後悔」的故事後,這問題就變得耐人尋味。
信用卡廣告總是吸引人,常見的話術像是「限量首刷禮」、「新戶獨享」、「行李箱免費送」,再加上一句「首年免年費」,整個組合下來,誰不心動?但每張卡背後的條件、規則、陷阱,才是藏在冰山下的部分。有時候表面上省了年費,實際上卻花更多時間在處理帳單、記憶優惠、追蹤門檻,甚至還可能被誤收費用。
看整篇文章→ 最後更新時間 2025-08-04 要更新請點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