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試過靈感大爆發,腦袋浮現一個超屌的畫面,但完全不知道怎麼把它拍出來?現在這個夢想,真的有機會靠 Google Flow 實現了!
我本來只是在亂滑 Google Labs 的網站,然後突然看到一個新玩具叫「Flow」,名字看起來很Zen,但點進去之後我只想尖叫:這根本是電影界的 ChatGPT 啊!
Flow 是 Google 新推出的一個實驗性工具(目前還在 labs.google/fx 裡面),它的本事就是——你輸入一句話,它就幫你生出一段電影級的影片,而且不是那種廉價的 AI 動畫,而是那種可以讓你瞬間懷疑「這是 AI 做的嗎?」的那種質感。
這工具是搭配 Veo 系列模型,現在是用 Veo 2 和 Veo 3,說白話一點,它就是 Google DeepMind 的超猛影像生成技術結晶。然後還有跟 Gemini 聊天模型、Imagen 影像模型一起搭配,等於是語言+圖片+影片的三刀流 AI 打怪組合。
我第一次試的 prompt 是這樣:「一個穿著紅色雨衣的小孩,在下雨的東京街道奔跑,鏡頭從上空慢慢推進,音樂漸強。」
結果整段影片就像我腦袋裡的畫面一樣跑出來了,畫面還有一種電影預告片的感覺,甚至有色調、動態、構圖那種氛圍感。我一邊看一邊雞皮疙瘩,因為這不是你那種文字轉動畫的AI影片,它真的比較像是——有人把我腦袋的畫面「拍」出來了!
而且它不是只能生靜態畫面那種,有些AI生出來的影片超不自然,像是在看黏土人走路,Flow的動作處理很自然,尤其是光影流動、鏡頭運動,會讓你感覺真的像有攝影師在現場操控。
有次我試著輸入:「日落時分,一艘漂浮在雲海上的熱氣球,遠方有一隻巨大的鯨魚在天空中悠游。」
結果那畫面夢幻到我想立刻寫首詩(但我寫不出來,只好截圖狂發限時)。但我真心覺得這工具可以讓腦內幻想成真的門檻變得超低!
講一點題外話,其實我一直覺得 AI 工具的「門檻」比我們想像的還低,只是我們常常以為要會寫程式、會畫圖、會剪片,才能創作。Flow 這類工具的出現,對我這種「點子多但手很殘」的使用者來說根本就是救星。
以前我想拍一支短片,要找人畫 story board、剪片、拍攝,還要花錢租機器。現在我直接跟 Flow 講一段劇情,甚至可以玩幾個不同版本。這個效率真的很可怕。
另外 Flow 還有跟 Gemini 結合,這個我覺得很有趣,因為你可以直接用聊天方式描述你的點子,不用想怎麼下 prompt。比如說我跟 Gemini 說:
「我想要一段看起來像迪士尼動畫開頭的森林場景,可以有鹿、瀑布跟一些閃光的神秘粒子。」
它不但會幫我優化成適合 Flow 的 prompt,還會根據我的敘述提供不同視覺風格的建議。這根本不是在用工具,是在跟一個懂你審美的導演聊天然後立刻拍片。
有趣的是,它並不一定要超複雜的描述才做得出好作品。我試過一句很簡單的:「夜晚,一盞路燈下的單車。」
它就生成一個有點文青感的畫面,畫面有風,有微微的樹影搖晃,還會給你一種故事即將開始的預感。
所以其實它不只是做那種大片感的特效畫面,也能做氣氛感很強的小品。這讓我想到很多短影音創作者、劇場編導、甚至想拍MV的音樂人,根本都可以拿這來玩爆。
然後不得不提,它的畫質、風格細節真的很穩,像我朋友是做設計的,他看到 Flow 生的畫面還以為是誰剪好的素材。他最誇張的是:直接把影片嵌在提案簡報裡當 mood board 給客戶,結果客戶還以為他們真的拍了樣片(笑)。
目前 Flow 還在 Google Labs 裡面(要用 Google 帳號申請使用),雖然還是實驗性質,但我覺得很可能是下一波創作工具的大爆發關鍵。它不只是讓你看得見幻想,而是讓你可以「用故事說服別人」,直接用畫面說話,這殺傷力真的太強。
我個人是每天都會花幾分鐘亂玩 Flow,練習用一句話講故事。這其實也蠻好玩的,像是腦袋裡的小導演出來跑操場那種感覺,有時候還會自己被自己的點子感動(或笑出來)。
如果你是那種常常腦補一堆劇情但苦無方法實現的創作者、劇本殺愛好者、遊戲設計師、或是單純只是想找東西玩,那你一定要試試看這個工具。
未來會怎樣我不知道,但如果有一天我真的靠 Flow 做出一支短片然後上影展,我不會意外,因為它真的太超前。
等你玩過之後,真的會有一種:「原來我可以是導演」的感覺。
玩了會上癮,這不是我在講,是你自己玩一次就懂。
當我第一次申請信用卡的時候,並不完全了解自己的信用狀況。那時,我只知道自己有穩定的收入,但從未查詢過自己的信用分數。結果,我在申請某張高端信用卡時被拒絕了,理由是我的信用分數不足。這讓我非常懊惱,因為我當時並不清楚信用評分的影響力有多大。隨後,我開始定期查閱自己的信用報告,發現一些小錯誤,經過修正後,分數有了明顯的提升。 其實,了解自己信用狀況的第一步,就是向當地的信用評分機構或銀行查詢自己的信用報告。這份報告會顯示你的信用歷史,包括信用卡還款紀錄、貸款情況等。一般來說,700分以上的信用評分會讓你更容易申請到信用卡。
看整篇文章對於信用卡,我的第一印象並不好。當時覺得這些卡片好像只適合那些經濟條件比較好的人,像我這樣的上班族,總覺得自己應該和信用卡保持點距離。其實,那時候的我對於信用卡的認識,幾乎停留在“消費用、欠錢的工具”這一層次,並沒有意識到其實信用卡的背後還有許多值得探索的世界。
看整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