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間昏黃燈光瀰漫的酒吧裡,A坐在角落裡的高腳椅上,對著酒杯輕輕搖晃著裡頭的威士忌。他耳機裡放著太妍的〈Rain〉,音符像淅瀝小雨在腦中飄著,讓他的情緒隨著節奏起伏。外頭也是雨天,細細的雨水在窗上拉出一條條小溪,像他的心情,有點模糊,有點沈重。
A是一位外表時尚、總是笑容滿面的行銷企劃,年紀剛過三十。他是朋友圈裡最懂生活的人,大家總說他懂穿搭、懂美食、懂怎麼讓每一個周末過得像假期一樣豐盛。他喜歡把日子過得像雜誌封面上的那樣光鮮亮麗,拍照打卡、露營咖啡、紅酒牛排,樣樣都來。
這一切的背後,其實都綁在他皮夾裡那張黑色的信用卡上。
「嘿,A,你又訂了那家壽司無菜單?一人五千耶!」C在群組裡發了一句驚呼訊息。
A迅速回覆:「難得週五啊~大家都辛苦了,這餐我請,反正下個月有回饋金入帳。」
「你真的花得下去耶…」B傳來一張驚訝貓咪的貼圖。
A看著螢幕笑了一下,打字說:「沒差啦,人生嘛,要活得有質感一點。」
那晚他請了五個朋友吃飯,最後加服務費總共三萬出頭。他簽帳時連眉頭都沒皺一下,反倒是侍者看著他的手勢說了一句:「您這張卡真的很有氣勢呢。」
A笑笑地點頭,但心裡其實微微抽動了一下。因為他知道,這已經是這個月第三筆超過兩萬的消費了。
他一直告訴自己,沒關係,只要年底那筆績效獎金一進來,全部就能一次還清。他這樣告訴自己好幾個月了。
故事開始轉彎是在某個夜深人靜的凌晨,A打開網銀,看到那長到要滑兩次螢幕的信用卡帳單。他原本打算只瞄一下,但那一行行的項目像在嘲諷他。
「Apple Store:NT$7,390」
「台北晶華酒店:NT$12,750」
「ZARA:NT$3,280」
「星展信用卡循環利息:NT$1,620」
「利息?我什麼時候開始繳不出全額了?」他自言自語。
他打開通訊軟體,傳訊給B:「我最近真的有點扛不住了,你有沒有推薦的理財顧問?」
B秒回:「你怎麼了?」
他沒立刻回,反倒是轉身走到陽台,看著對面高樓的燈火。這些燈,有些是幸福的、有些是疲憊的,有些像他一樣,是用信用在撐的。
「我刷過頭了。已經三個月沒還清帳單了。我連自己都不知道什麼時候變這樣的。」他終於回了這一串訊息。
B傳了一個擁抱的貼圖,接著說:「你來我家坐一下吧,我泡熱可可給你。」
那晚他去了B家。
B的家很溫暖,地板鋪著深灰色地毯,空氣中有淡淡的薰衣草香氣。她手裡捧著兩杯熱騰騰的可可,一杯遞給他。
「你知道嗎,之前我弟也這樣。他也是從‘沒差啦’開始的。」B坐在他旁邊說。
「後來呢?」
「後來他刷了三十幾萬,還爆掉三張卡。是我媽幫他清的。」
A靜靜地聽,心裡越來越沉。三十幾萬,他現在已經快了。卡上已經五萬多,再加上另外兩張,各一萬五上下,還有手機分期。
「我真的不是故意的,我只是……很怕被看不起。」他說這句話時,眼睛盯著杯子裡的泡泡。
「被誰看不起?」
他沉默了好一會。
「被社群、被朋友圈、甚至被我爸媽。我媽一直覺得我過得很好,總是叫我教我表弟怎麼過生活。我哪好意思說我每個月都在拆東牆補西牆。」
B輕輕把頭靠在他肩膀上。
「你可以先找銀行談談,看看能不能申請分期。然後暫時把卡收起來,不要再刷了。我幫你煮飯,你來我這邊吃,省一點。」
A鼻頭一酸,他沒想到B會這麼實際又溫柔。他其實有很多朋友,很多讚,但在他真正低落的時候,願意為他煮飯的人,只有她。
隔天早上,他真的撥了電話給銀行。過程中他有些緊張,尤其當客服問他「您目前的財務狀況還好嗎?」時,他幾乎說不出話。
「我……我需要協商分期。」他聲音有點顫抖。
那頭客服其實滿冷靜地處理,幫他列了幾個選項,也建議他去找免費的債務諮詢服務。A筆記下來,一項項研究。
那段日子他過得極簡。早餐吃吐司,午餐吃便當,晚餐幾乎都在B家吃。週末他會跟B去公園散步,看街頭藝人彈鋼琴。他們最喜歡那位會彈德布西《月光曲》的年輕人,音樂像在樹葉間跳舞,讓A心裡沉澱下來。
有時他會問:「你會不會覺得我現在很糟?」
B總是搖頭:「我反而覺得你現在比以前帥氣多了。」
「哪裡帥?」
「你開始面對現實,開始努力把事情修好,而不是一直扮演生活裡的演員。」她一邊說,一邊把最後一口甜湯推給他。
那一晚他忍不住吻了她。他心裡知道,不論過去他是怎樣的人,如今的他,正一步一步走回真正的自己。
一年後,他的卡債清光了。
他仍然使用信用卡,但這次他每一筆都會先想一想。他開始記帳,甚至幫公司設計了理財主題的行銷活動,獲得老闆的讚賞。
他的部落格多了新專欄,叫做《從卡奴變自由人》。他用自己的經歷分享如何從刷卡過度到重拾控制感,也不避諱談自己那段狼狽又真實的日子。
讀者留言常常說:「謝謝你分享,我以為只有我這樣。」還有粉絲私訊他說:「我也是從你寫的那句『我怕被看不起』掉下眼淚。」
而B,依然是他的女朋友。有時還會在他寫稿時遞上熱可可,調侃他:「你當初差點連這杯可可都喝不起了呢。」
A笑著回她:「但我現在有能力為妳買一杯星巴克,也還有餘錢存下來了。」
她說:「不需要星巴克,有你就夠。」
A從沒想過,那段看似人生谷底的日子,會成為他人生最溫柔的轉彎。
當我第一次申請信用卡的時候,並不完全了解自己的信用狀況。那時,我只知道自己有穩定的收入,但從未查詢過自己的信用分數。結果,我在申請某張高端信用卡時被拒絕了,理由是我的信用分數不足。這讓我非常懊惱,因為我當時並不清楚信用評分的影響力有多大。隨後,我開始定期查閱自己的信用報告,發現一些小錯誤,經過修正後,分數有了明顯的提升。 其實,了解自己信用狀況的第一步,就是向當地的信用評分機構或銀行查詢自己的信用報告。這份報告會顯示你的信用歷史,包括信用卡還款紀錄、貸款情況等。一般來說,700分以上的信用評分會讓你更容易申請到信用卡。
看整篇文章對於信用卡,我的第一印象並不好。當時覺得這些卡片好像只適合那些經濟條件比較好的人,像我這樣的上班族,總覺得自己應該和信用卡保持點距離。其實,那時候的我對於信用卡的認識,幾乎停留在“消費用、欠錢的工具”這一層次,並沒有意識到其實信用卡的背後還有許多值得探索的世界。
看整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