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生活中,有些花費看似小小的,其實累積起來真的不少。像是路過便利商店,順手拿瓶飲料、買份便當,或者心情好突然想吃個薯條和冰炫風,這些日常的開銷加總起來,不知不覺也能讓荷包悄悄縮水。不過,發現一個小訣竅之後,這些日常消費反而變成了一種「自動存錢」的快感。方法很簡單,就是——刷對信用卡。
以前總覺得信用卡只是繳大筆金額時才需要的工具,像是買機票、繳保費、訂旅館,但後來才發現,其實日常小額消費才是真正的積分來源。尤其是超商和速食店這種幾乎每週都會光顧的地方,如果每次結帳都能刷卡回饋,那一年下來省下來的錢其實很有感。
身邊有個朋友很妙,他每次去麥當勞都會特地問店員:「請問刷卡有回饋嗎?」起初大家都覺得他有點誇張,後來他曬出自己的信用卡帳單回饋明細,大家才發現他的冰炫風其實「快變免費的了」。他選的卡有指定速食通路加碼回饋,連早餐的豬肉滿福堡加一杯熱奶茶都能累積現金回饋。有時候看到他一臉開心地說:「我這個月吃了五次麥當勞,回饋快破百!」還真讓人羨慕。
而超商的消費就更頻繁了。尤其便利商店出新品的速度簡直讓人無法抵抗,像是某牌子的期間限定草莓甜點,或者冬天推出的熱飲系列,每次都忍不住要買來嘗鮮。以前買完只覺得有點小罪惡,現在則變成:「刷卡有回饋,等於打折,買得更理直氣壯!」而且超商常常金額都不高,不需要簽名,直接感應一下卡就完成付款,不但快速還順便省錢,一舉兩得。
刷卡回饋這件事,最重要的就是選對卡。有些卡專門針對超商、速食、外送做加碼,只要對應通路消費就能拿到額外的現金回饋或者點數。起初也只是隨便刷卡,後來多研究幾張卡後才發現原來差異這麼大。有些卡一般消費只有0.3%,但指定通路卻能高達5%、甚至8%的回饋,算一算真的不刷白不刷。
印象很深的是某次和家人一起去野餐,途中經過便利商店補貨。買了三明治、水、果汁還有一些零食,本來只是想快速解決肚子餓的問題。那次習慣性刷了自己的那張回饋卡,事後一查回饋金額,竟然有將近50元。原本一個毫不起眼的外出小支出,變成像是「花錢又賺錢」的過程,讓人忍不住想繼續研究怎麼讓日常開銷也能變現金流。
身邊還有一個同事很會精打細算。他把各家信用卡的通路回饋整理成一張小表,貼在錢包裡,甚至手機裡設了備忘錄,走到哪裡就看哪張卡最適合當場消費。每次聚餐後大家分帳,他也總是第一個拿出卡來幫忙結帳:「我刷這個,回饋比較高,等等大家轉給我就好。」一開始大家還笑他小氣,後來看到他一年回饋了幾千塊之後,反而變成大家追著問他:「你那張卡是什麼名字?我也要辦!」
當然,也不是所有店家都願意刷卡,尤其是一些小店或者限定只能用現金的攤販。但像連鎖超商、速食店這種本來就設備齊全、支援電子支付的通路,刷卡基本上沒什麼問題。如果再搭配行動支付,例如綁定信用卡到Apple Pay、LINE Pay、街口支付等等,有些平台還會疊加回饋,算下來真的划算。
也試過有陣子太懶散,隨手就拿現金付款,結果月底回頭看帳單,發現當月回饋金比上個月少了快一半,頓時有種「白白錯過錢」的懊惱。那之後再也不敢馬虎了。手機裡還設了一個小提醒:「超商?速食?刷卡回饋啊!」
除了現金回饋之外,有些卡是累積點數或航空哩程,如果有旅行計畫或者常搭飛機,那選擇這類型的卡也不錯。不過對於單純日常小消費來說,還是直接拿得到現金回饋最實在。拿回來的錢還能再拿去超商買飲料,形成一種可愛的「閉環」——花了錢又賺到錢再拿去花。
現在朋友們聚會聊天的時候,討論的不再只是哪家新品好吃、哪個漢堡更划算,更多的話題變成了:「你現在刷哪張卡?」、「這個月刷卡回饋多少了?」有時候甚至會變成一種無聲的比賽,看誰能靠著刷卡賺到最多的零用金。
其實,這些都不是什麼複雜的技巧,不用研究財經報告或投資報表,只要願意在結帳時多一個小動作,選對卡片,搭配對的通路,回饋就會自動流入帳上。比起辛苦記帳節流,這種「消費順便賺」的方式來得輕鬆多了。
當然也不是說一窩蜂亂辦卡,每個人消費習慣不同,卡片選擇也該根據個人狀況調整。像有些人是超商控,有些人則是速食控,就可以分別選擇有加碼這些通路的卡。有朋友甚至為此特地開一個小帳戶,專門綁定回饋卡,讓回饋金自動滾進去當成額外儲蓄。
說到底,信用卡不只是付款工具,更是讓生活變得更聰明的輔助工具。與其一味抱怨物價上漲,不如善用手上的資源,讓每一筆消費都變得更有價值。下次再走進超商或走進麥當勞,不妨問問自己:「今天這杯咖啡、這份套餐,有沒有刷卡回饋?」答案很可能會讓你笑著說:「有,這杯咖啡其實是打八折的。」
生活不就該這樣,吃得開心、買得自在,同時還能悄悄存下幾筆意外之財?只要選對方式,小小的消費也能變成大大的聰明理財。最日常的花費,也能成為最穩定的回饋來源。
當我第一次申請信用卡的時候,並不完全了解自己的信用狀況。那時,我只知道自己有穩定的收入,但從未查詢過自己的信用分數。結果,我在申請某張高端信用卡時被拒絕了,理由是我的信用分數不足。這讓我非常懊惱,因為我當時並不清楚信用評分的影響力有多大。隨後,我開始定期查閱自己的信用報告,發現一些小錯誤,經過修正後,分數有了明顯的提升。 其實,了解自己信用狀況的第一步,就是向當地的信用評分機構或銀行查詢自己的信用報告。這份報告會顯示你的信用歷史,包括信用卡還款紀錄、貸款情況等。一般來說,700分以上的信用評分會讓你更容易申請到信用卡。
看整篇文章對於信用卡,我的第一印象並不好。當時覺得這些卡片好像只適合那些經濟條件比較好的人,像我這樣的上班族,總覺得自己應該和信用卡保持點距離。其實,那時候的我對於信用卡的認識,幾乎停留在“消費用、欠錢的工具”這一層次,並沒有意識到其實信用卡的背後還有許多值得探索的世界。
看整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