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惠犬

新戶狂歡而已

誰說老顧客有糖吃?我只看到新戶狂歡而已

每次打開銀行APP或信用卡廣告網頁,我的心情就像看一場戲,而且是那種狗血愛情劇的橋段——男主角拚了命討好剛認識的女主角,結果多年陪伴的青梅竹馬,只能站在原地看熱鬧。銀行就是這男主角,新戶是他的新歡,我?我就是那個青梅竹馬,還不能哭出聲。

我不知道你有沒有這種經驗——你用某家銀行好多年,從學生帳戶一路升級到薪資戶,還綁定了信用卡、水電費、房貸,甚至每年都參加他們辦的抽獎活動,默默地當個配合度百分百的「忠實顧客」。結果某天看到一則廣告:「新戶開戶送禮券500元」,「首刷贈現金1000元」,「首次申辦核卡即享機場接送」……當下真的有點火。

心裡小劇場直接開演:「怎樣?陪你風雨十年不如一個剛上岸的鮮肉?」

我甚至還主動打電話去問客服:「請問這個活動我可以參加嗎?」他們總是客氣又殘忍:「不好意思喔,這是針對新戶的優惠,您是舊戶就不符合資格了。」

拜託,我還是會員好嗎?還有綁定數位存款帳戶和定存。連續用了五年你都不感動,這也太冷血了吧?

後來我發現,我不是唯一一個在角落抹眼淚的人。我朋友小芸超有趣,她原本用的是某家紅色Logo的銀行帳戶,薪水都打進去,刷卡也習慣用他們家的聯名卡。某次我們吃飯,她說她最近被氣到,因為她在網路上看到一個「新戶刷三筆送百貨公司商品券」的活動,價值兩千塊,她卻一點資格都沒有。

我說:「你用了多久啦?」

她說:「快十年欸!」

「十年?!那銀行應該幫你辦感謝茶會了吧!」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

結果小芸當場就決定開另一家帳戶,她氣得說:「既然老顧客沒有好處,那我也要去當新戶!」

她的行動力超強,當天下午就跑去開了帳戶。後來我才知道,她一口氣辦了四家銀行的新戶方案,一個月內領了好幾百元的禮券,還有一次機場接送、免費電影票、外加一杯星巴克。

我當下真的跪了。我說:「妳這根本專業戶等級了,銀行應該幫妳頒獎吧。」

她笑笑地說:「這世界不是善良會有糖吃,是懂規則的人才吃得到糖。」

她那句話我到現在都記得。

說真的,我以前就是太天真了。一直以為誠意、忠誠這些東西,會被銀行看到,結果證明那是我想太多。銀行要的是數字,是成長率,是行銷績效。他們的邏輯超簡單:「留客成本太高,開發新戶最划算。」新戶代表新希望、新資產、新刷卡紀錄、新投資機會。你用了十年的戶頭?對他們來說,就像舊書架上的一本書,封面都褪色了。

我表弟阿傑就是反面教材。超懶的人,幾年前隨便開了一家銀行帳戶,然後就再也沒換過。他覺得辦卡好麻煩,還說:「都一樣啦,哪家銀行有差嗎?」

結果某次我們在群組聊到「信用卡回饋最猛排行榜」,大家都在炫耀最近領到多少刷卡金、多少回饋點數,阿傑靜悄悄。我問他:「你用哪張卡啊?」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

他說了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卡,我查了一下,回饋只有0.3%。當時市面上隨便一張新戶卡都能拿到5%以上的回饋。

我說:「你這是在孝敬銀行吧?」

後來他終於受不了,辦了新卡,從那天起他整個人像開竅了一樣,每天關注各家銀行的活動,還定期做卡片整理表格。我們都笑他變成金融宅,但他說:「早該這樣了,以前真的太傻太天真。」

我反而開始反思,我們從小被灌輸的「忠誠就是美德」這件事,在現實世界真的成立嗎?我們被教導要堅持、要有耐心、要長久經營關係。可是在金融世界,這套完全行不通。這裡的規則是:誰新、誰香、誰值得被寵。

我阿姨也有一段精彩故事。她六十歲那年突然決定「來去當新戶」,辦了某家網銀帳戶,理由很簡單——她看中他們送的咖啡禮盒。她說:「我就想喝那個藍瓶咖啡,看廣告上寫新戶開戶送,我就去辦啦。」

我笑她:「你以前不是很怕網路銀行嗎?」

她說:「為了咖啡什麼都可以。」

結果她用得比我們都還順手,後來還開始玩投資組合、定期定額基金,全都是透過那家新開的帳戶。她說自己現在每個月看報表都覺得自己像華爾街女王,帥爆了。

她的轉變讓我重新思考:有時候不是我們不能變,是我們覺得變很麻煩,或者認定自己年紀到了不該學新東西。可是銀行的新戶優惠,某種程度上是一種「改變」的獎勵,也是一種生活彈性的小提醒。

從某種意義來說,銀行讓我學會了:不要一直當那個在感情裡委屈求全的人。不只銀行,你看看其他產業也一樣。像電信公司,老客戶什麼都沒有,新客戶綁約送新手機、加碼上網量、還附帶Netflix。我朋友Yuki每兩年就跳一次電信公司,她說:「我從來不相信他們會感謝我當老客戶,我只相信自己要精明。」

我佩服她的瀟灑。換我就常常猶豫:「這樣跳來跳去好嗎?會不會影響信用?會不會很麻煩?」但實際上,那些真正有在研究的人,換約跟喝水一樣簡單,甚至已經形成一套流程:換卡→用新戶優惠→達成回饋門檻→關卡,然後再換下一家。

聽起來好像有點無情,但反過來說,這是對自己資源的一種保護吧。

現在的我,也開始慢慢轉變心態。我不會再執著於某一家銀行或某張卡,反而更在意「這個月能不能幫自己省到該省的錢」、「這個活動值不值得參加」、「我能不能聰明一點過生活」。

其實金融工具本來就該是服務我們的東西,而不是我們死守著它、然後還被它冷落。老客戶不是該死,只是如果我們自己不懂得為自己爭取,誰又會幫你出頭?

我開始分享這些心得給周遭的朋友、家人。剛開始大家都覺得:「這樣好麻煩喔」、「我懶得研究啦」、「你也太精打細算了吧」。但等他們真的看到我換了張卡拿了500刷卡金、換了戶頭領了星巴克之後,態度就180度大轉變。

現在我家群組定期都會有人分享「哪張卡又送什麼」、「哪個新戶優惠快截止」、「哪家網銀目前回饋最高」。連我爸都開始主動問我:「最近有沒有新的數位帳戶推薦?上次那個利率不錯,我朋友也想辦。」

從以前我一個人默默地研究,到現在一家人都開始參與,我真的覺得這種「聰明消費」的觀念,是可以傳染的。而且一旦你跨出那第一步、領到第一份新戶回饋,那種成就感真的會讓你上癮。

不過我也不是要大家都變得像獵人一樣不停跳槽。我覺得關鍵在於:你要知道你有選擇權。你可以選擇忠誠,但不是因為你沒別的地方可以去;你也可以選擇跳槽,但不是因為你討厭原來的選擇,而是你更想對自己好一點。

總之,現在的我,已經不是那個在角落委屈等銀行給我糖吃的傻子了。我會自己走去拿糖,而且還會選我最喜歡的口味。

你呢?你還在等銀行回頭看你一眼嗎?


頂級卡不是夢,只是你沒看懂遊戲規則
平常生活中,有些花費看似小小的,其實累積起來真的不少。像是路過便利商店,順手拿瓶飲料、買份便當,或者心情好突然想吃個薯條和冰炫風,這些日常的開銷加總起來,不知不覺也能讓荷包悄悄縮水。不過,發現一個小訣竅之後,這些日常消費反而變成了一種「自動存錢」的快感。方法很簡單,就是——刷對信用卡。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以前總覺得信用卡只是繳大筆金額時才需要的工具,像是買機票、繳保費、訂旅館,但後來才發現,其實日常小額消費才是真正的積分來源。尤其是超商和速食店這種幾乎每週都會光顧的地方,如果每次結帳都能刷卡回饋,那一年下來省下來的錢其實很有感。
身邊有個朋友很妙,他每次去麥當勞都會特地問店員:「請問刷卡有回饋嗎?」起初大家都覺得他有點誇張,後來他曬出自己的信用卡帳單回饋明細,大家才發現他的冰炫風其實「快變免費的了」。他選的卡有指定速食通路加碼回饋,連早餐的豬肉滿福堡加一杯熱奶茶都能累積現金回饋。有時候看到他一臉開心地說:「我這個月吃了五次麥當勞,回饋快破百!」還真讓人羨慕。 最重要的就是選對卡
壽星專屬優惠整理
壽星專屬優惠整理,涵蓋餐廳、飲料、甜點、連鎖品牌等多項優惠,幫助您在生日當月享受各種優惠。

銀行換匯優惠資訊
銀行的換匯優惠大致可分為幾種:匯率折讓、手續費減免、數位帳戶專屬優惠、特定時段加碼活動、結合外幣帳戶與金融商品的複合式獎勵方案等。每一種優惠形式看似差距不大,但若搭配妥當、掌握時機,實際換匯成本可以差距達到千元甚至上萬元,這並非誇張,而是真實發生在生活中的例子。

信用卡申請技巧
信用卡,作為一種日常金融工具,已經成為現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無論是在網上購物,還是支付日常開支,信用卡提供了便利、快速的支付方式。然而,如何選擇一張適合自己的信用卡,並且順利申請,卻是很多人心中的一大困惑。這篇文章將深入探討信用卡申請的技巧,並分享我自己和身邊親朋好友的經歷,幫助大家在申請信用卡時少走彎路。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慢慢變優秀的路上,其實你早就開始了

當我第一次申請信用卡的時候,並不完全了解自己的信用狀況。那時,我只知道自己有穩定的收入,但從未查詢過自己的信用分數。結果,我在申請某張高端信用卡時被拒絕了,理由是我的信用分數不足。這讓我非常懊惱,因為我當時並不清楚信用評分的影響力有多大。隨後,我開始定期查閱自己的信用報告,發現一些小錯誤,經過修正後,分數有了明顯的提升。 其實,了解自己信用狀況的第一步,就是向當地的信用評分機構或銀行查詢自己的信用報告。這份報告會顯示你的信用歷史,包括信用卡還款紀錄、貸款情況等。一般來說,700分以上的信用評分會讓你更容易申請到信用卡。

看整篇文章
從銀行小白到世界卡邀請戶
回想起來,我當初對信用卡的了解幾乎是零,這不禁讓我感慨萬千。每當聽到朋友討論卡片的回饋和優惠時,我總是默默地坐在一旁,心裡想著自己怎麼會那麼遜。沒想到,有一天,我居然也能從銀行的拒絕名單,直接躍升為“世界卡”的邀請戶,這一路的轉變真是太讓人驚訝了!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這段成長的故事,也許能幫助和我當年一樣的“信用卡小白”們,少走一些彎路。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

對於信用卡,我的第一印象並不好。當時覺得這些卡片好像只適合那些經濟條件比較好的人,像我這樣的上班族,總覺得自己應該和信用卡保持點距離。其實,那時候的我對於信用卡的認識,幾乎停留在“消費用、欠錢的工具”這一層次,並沒有意識到其實信用卡的背後還有許多值得探索的世界。

看整篇文章
是不是刷錯卡了?
每次結帳時刷出信用卡那一刻,很多人都會有個小疑問:這張卡真的有回饋嗎?或者更現實一點的疑問:是不是刷錯卡了?

便宜機票總整理
旅行對我來說,不只是單純的離開家去某個地方。它是一種探索,一次內心的冒險,也是一種和朋友、家人共同度過美好時光的機會。然而,每次計畫旅行的時候,我都會碰到一個讓人頭痛的問題——機票!這是很多人旅行預算中最大的一塊開銷。對我而言,找到便宜機票不僅僅是為了省錢,更是一場獵奇之旅,探索那種在繁忙的機票市場中找到隱藏寶石的成就感。

錢都不知道花去哪了
這句話,幾乎在每個月的月底都會從某些人口中蹦出來。買了一杯看似無害的手搖飲、訂了一張臨時起意的機票、跟朋友聚餐沒注意用卡優惠,一整個月就這樣悄悄超支。生活中其實處處是優惠,只是太多人不知道怎麼找,也沒時間一一去查。很多人明明刷的就是那張有高回饋的卡,卻不知道綁定某平台才能解鎖額外折扣。更別提每年生日該拿的免費蛋糕、生日禮卷,有多少默默被錯過。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首年免年費真的值得辦嗎

在信用卡的世界裡,「首年免年費」幾乎已經是每張新卡的標配。只要看到廣告上那幾個字,總讓人心裡多了一份安心,覺得就算不刷、不用、不喜歡也沒差,反正不用錢。但事情真有這麼簡單嗎?首年免年費,就等於這張卡沒風險嗎?經歷過太多「一時貪小便宜,日後大後悔」的故事後,這問題就變得耐人尋味。
信用卡廣告總是吸引人,常見的話術像是「限量首刷禮」、「新戶獨享」、「行李箱免費送」,再加上一句「首年免年費」,整個組合下來,誰不心動?但每張卡背後的條件、規則、陷阱,才是藏在冰山下的部分。有時候表面上省了年費,實際上卻花更多時間在處理帳單、記憶優惠、追蹤門檻,甚至還可能被誤收費用。
看整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