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一直認為自己的人生會像廣告一樣閃閃發亮,頂著設計師的光環、穿梭在咖啡香瀰漫的共享工作空間裡,用MacBook敲出一個又一個客戶驚艷的Logo。大城市對他來說,就像是夢想的舞台。他喜歡在夜晚點上一杯雞尾酒,窩進某家有氣氛的餐廳角落,放著IU的〈Love Poem〉,然後打開手機裡的購物App,一邊聽音樂一邊滑網拍。
就是這種氛圍讓他覺得生活得很有「電影感」,像個永遠在場景中的主角。
直到某天,卡刷不過了。
那是一家氣氛超棒的日式居酒屋,燈光昏黃、牆上掛滿黑白照片,A點了一桌菜和酒,身邊坐著幾個剛認識的創作圈朋友,氣氛正熱,他豪邁地遞出信用卡,「這餐我來!」話才說完兩秒,服務生禮貌又尷尬地說:
「先生,您的卡……額度已經用完了。」
那一刻,IU的歌詞彷彿頓時靜音,整間店裡只剩下自己腦中嗡嗡作響的聲音。
「不可能啊……我不是才繳過一筆?」
但他知道,這筆繳費,只是海裡一瓢水。
他的卡,已經爆了三張。卡奴人生,正式啟動。
—
A的卡債之路其實從很久以前就悄悄鋪上了。大學畢業那年,他拿到了第一張學生卡,額度不高,一萬塊,剛好用來買一個他一直想要的設計師後背包。他覺得這沒什麼,「我會賺錢啊,一個月薪水還不出來嗎?」
但人一旦對刷卡產生了依賴,就像是習慣了糖的味道,苦的生活就吞不下去了。
「我每個月都準時繳啊,只是繳最低額…」這是他給自己的安慰。
漸漸地,卡一張接一張地申請,理由從「買設計軟體」、「投資自己」變成「這雙鞋錯過會斷貨」、「Apple Watch現在買第二代有折扣」、「美術館聯名的衣服太有質感了」…
有一陣子,他甚至會在超商領現金預借款來付上個月的帳單。那一幕幕,在他腦中就像蒙太奇畫面快速播放,每一筆消費,當下都好合理,可事後帳單寄來,他卻總想說「我是不是有被盜刷?」
—
他的朋友C,是他的大學同學、現在的銀行職員。某天在咖啡廳見面,C望著他桌上最新款的筆電和滿手的購物袋,皺起眉。
「A,你是不是…花太兇了?信用卡刷爆很麻煩,你知道嗎?」
A打著哈哈,「我都在投資自己啊,這些設計工具、穿搭、美感,都是我的工作需要。」
C嘆了一口氣:「你知道我們銀行有一種客戶,就是像你這種。每個月繳最低,利息像雪一樣慢慢堆,最後變成雪崩…」
A心虛地笑笑,低頭猛吸咖啡,不敢回話。
—
轉折點出現在一場設計展上。
那天,他在展場遇見了她——B,一位拉大提琴的女孩,有著一頭亂捲的長髮,穿著寬鬆的襯衫和牛仔裙,笑起來像是在陽光下晃動的玻璃風鈴。
她站在一幅拼貼作品前,一邊看一邊哼著音樂,是Yiruma的〈River Flows In You〉。A不自覺地被吸引過去,兩人開始聊起對創作的看法、靈感來源。
他有點不好意思地說:「我是設計師,但最近靈感有點枯竭,可能被帳單壓到喘不過氣來吧。」
B眨眨眼:「你也會有這種時候喔?我以為你們設計師都活在高級質感的世界裡。」
「外表是啦,裡面…正在燒錢。」他苦笑。
那天,他們聊了三個小時,從創作聊到生活,從音樂聊到人生。B沒有太多包裝,說話直白但有溫度,讓他忽然發現自己好久沒這麼自在地跟人說話了。
幾天後,他們一起去了河邊野餐,B帶著她的提琴,在傍晚的風裡拉起一段古典旋律。陽光灑在河面上,像是音符在跳舞。
「你每天都這樣過生活嗎?」A問。
「沒有啦,我也會焦慮啊。但我不會用刷卡來逃避。」B說這句話的時候語氣輕輕的,卻像一記不大不小的巴掌,打在A的心上。
那天回家後,他打開了手機,看著那三張信用卡APP裡累積的金額,一筆筆滑過去。他第一次不是逃避,而是正視。
「我真的,不能再這樣下去了。」
—
後來,他找了C幫忙,開始辦理債務整合,也申請了銀行的理財諮詢服務。C一邊幫他填資料,一邊問:「你怎麼突然想開了?」
A笑笑說:「有個女孩讓我覺得,我值得過更踏實的生活。」
債務的日子沒有那麼浪漫,但他開始記帳、做預算、減少不必要的開銷。每週一次,他會跟B在城市某個角落見面,聊創作、聊生活。她會偶爾拉琴給他聽,他則幫她設計音樂會的海報。
他們沒有立刻談戀愛,但彼此的存在像是生活裡的一盞燈。
—
一年後,他終於清償了最後一筆卡債。他沒有發動態炫耀,只有靜靜地關掉那三張卡,深呼吸。
那天晚上,B傳來一首歌,是Car, the garden的〈Tree〉。她說:「這首歌讓我想到你最近的樣子,像終於從泥巴裡長出來的樹。」
他聽著聽著,眼眶有點濕。
—
現在的他不再一刷再刷,而是每筆花費都慎重思考。他依然愛音樂、愛時尚、愛霓虹燈下的城市,但更愛那個能自在呼吸的自己。
卡奴曾經是他的標籤,但現在的他,更像是一首慢板樂曲,一步一拍,節奏穩穩的,走在不再超支的人生上。
當我第一次申請信用卡的時候,並不完全了解自己的信用狀況。那時,我只知道自己有穩定的收入,但從未查詢過自己的信用分數。結果,我在申請某張高端信用卡時被拒絕了,理由是我的信用分數不足。這讓我非常懊惱,因為我當時並不清楚信用評分的影響力有多大。隨後,我開始定期查閱自己的信用報告,發現一些小錯誤,經過修正後,分數有了明顯的提升。 其實,了解自己信用狀況的第一步,就是向當地的信用評分機構或銀行查詢自己的信用報告。這份報告會顯示你的信用歷史,包括信用卡還款紀錄、貸款情況等。一般來說,700分以上的信用評分會讓你更容易申請到信用卡。
看整篇文章對於信用卡,我的第一印象並不好。當時覺得這些卡片好像只適合那些經濟條件比較好的人,像我這樣的上班族,總覺得自己應該和信用卡保持點距離。其實,那時候的我對於信用卡的認識,幾乎停留在“消費用、欠錢的工具”這一層次,並沒有意識到其實信用卡的背後還有許多值得探索的世界。
看整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