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老闆的一條狗
   

換個方式繳保費

換個方式繳保費,意外多了好多好處

保費這件事,長久以來都讓人有點無奈。每年保險帳單一來,總是像迎接一場小型財務地震。金額不見得會大得驚人,但它偏偏來得很固定,還往往碰上年初或是年尾那些本來就花費多的時候。當然,保險的重要性無庸置疑,尤其是當人生有了家人、有了責任,那些保障就像是撐住生活的一根支柱。只是,當每年都要繳出一筆不小的金額,心裡還是會忍不住小小抱怨一句:「這錢能不能花得值得一點?」

正是因為這樣,某一次朋友聊起他用信用卡繳保費的經驗,才讓人眼睛一亮。他說:「既然都要繳,幹嘛不順便拿點回饋?而且還能分期,又沒利息,感覺輕鬆很多。」這句話當下就像敲醒了一盞燈,原來保費也可以變得「有產值」。

第一次嘗試,是從自己的壽險保單開始的。打電話給保險公司確認之後,發現不但可以用信用卡付款,還可以設定自動扣繳。更驚喜的是,他們還合作指定銀行推出回饋活動。剛好手上那張卡有2%的現金回饋,那一年繳了大約三萬元的保費,等於直接拿回600元。這金額雖然不算什麼天降之財,但對於原本只覺得這筆錢是「出去就沒了」的支出來說,心情卻完全不同了。

也因為這樣,開始研究起信用卡對於保費的回饋政策,發現真的很有學問。有的卡片將保費視為一般消費,會有一般回饋;有的則完全不計入回饋;更有些會歸類成「特殊通路」,有額外加碼或抽獎機會。選錯卡,可能就會白白錯失回饋,甚至不被承認為一般消費。曾經就有一次,使用了一張剛申辦不久、主打點數高回饋的卡片來繳保費,事後卻發現這類型支出被排除在活動之外,那一刻真是又懊悔又無奈。

這之後學乖了,每次繳保費前,都會先把信用卡的官方條款翻過一遍,還會去網路社團爬文確認其他人實測的經驗。身邊幾個朋友也開始被我「傳染」,紛紛檢查自己的保單繳費方式。一位朋友的做法非常聰明,他把幾張高回饋卡交替使用,哪張有活動就刷哪張,不僅保費回饋拿得完整,有時還能湊滿額換百貨禮券、點數加倍等等,連過年送禮的費用都因此節省不少。

一個媽媽朋友也分享她的做法。她的家裡有三口人,每個人都保了不同的保單,總共一年要繳超過七萬元的保費。以前她都是直接從帳戶扣款,從來沒想過用信用卡這條路。某年在一次媽媽聚會中聽到我們討論這個話題,她才興起念頭請業務幫她申請更改繳費方式。設定完成後,選了一張有紅利回饋且支援自動扣繳的信用卡,一年下來累積了上萬點紅利,不只換了幾張超市禮券,還在年底兌換了她女兒很想要的點讀筆,開心到不行。

當然,用信用卡繳保費並不只是為了那一點點回饋。最實際的,是它幫助資金週轉更有彈性。有一次家中突如其來一筆修繕支出,剛好那年又是幾份保單的繳費月份,壓力真的大到一個極致。那時候剛好選用的卡片有「三期零利率」方案,讓原本一筆一次繳清的費用變得可以分攤,不僅讓財務壓力大幅降低,也避免為了湊出那筆費用而動用其他儲蓄或投資。

信用卡分期這招聽起來很老派,但在適當時候用,其實非常聰明。有個親戚一開始很排斥這種做法,他總覺得分期就是在增加負債,是不負責任的表現。後來他遇上孩子出國留學的開銷,再加上保費繳納時間撞期,試著將那年的保費改用信用卡分六期付款,發現一切不但沒那麼難熬,還因為保持了帳戶現金流,讓整體生活壓力下降很多。從此他也成了信用卡分期的忠實擁護者,還會主動留意各家銀行是否推出保費分期活動。

也有朋友分享他用點數換機票的故事。某次他用某張航空聯名卡繳保費,剛好活動期間點數加倍,結果一整年下來累積了足夠的哩程,直接換了一張來回日本的經濟艙機票。他說:「本來只是想拿點現金回饋,沒想到最後直接拿到一趟旅行。」這種感覺說實話真的很爽,尤其是當這趟旅行還可以說是「保費送的」,怎麼想都覺得划算。

自己的反思是,過去對於金錢的支出總是比較消極。特別像保費這種支出性質強、看不到直接回報的項目,總會覺得只是「被迫消費」。但當開始用不同角度去思考這些「必要支出」時,會發現其實每筆錢都還是可以發揮價值的。就像是刷卡繳保費這件事,看似只是繳一筆錢,但實際上是創造了一個轉換價值的機會,從支出變成資源,從壓力變成策略。

此外,也開始理解到理財不是靠節省每一毛,而是靠懂得運用每一筆。有些朋友明明收入不錯,卻總覺得錢不夠用,原因往往是沒有善用手上的資源。反觀那些會算回饋、會分期、會挑活動的人,即使收入普通,也常常能過得輕鬆自在。這當中最大的差別,不是錢有多少,而是怎麼運用。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

說到資源運用,還有一次印象很深。有個在醫院工作的表姊,她每年都要幫爸媽、自己、小孩繳四五筆保費。過去都是年初一口氣繳清,搞得她年後幾乎不敢花錢。後來她開始利用自己常用的幾張卡搭配每期不同活動,像是「指定金額以上送超市禮券」、「刷滿加碼回饋」這類,還特別整理出一份小表格,每年按表操課,讓這幾筆支出變成儲備年中採購的利器。她甚至把回饋用來替辦公室採買必需品,同事們都佩服她的「無中生有」能力。

也有朋友選擇將保費回饋專門累積起來做公益。他說:「反正我本來就要繳,這些點數如果換不到什麼急需的東西,乾脆捐出去。」他每年會把信用卡平台上的點數全數轉成公益單位的捐贈,有時是流浪動物、有時是兒童教育,從一開始的嘗試變成了習慣,現在每次點開卡片帳戶看到那些捐贈紀錄,反而比自己拿來消費還有成就感。

越來越多人開始意識到,所謂的財務自由,不是賺很多錢,而是懂得讓錢為自己工作。哪怕只是每年一次的保費繳納,也能從中找出價值最大化的方法。這不是小氣或斤斤計較,而是對生活品質的一種自我要求。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

信用卡刷保費這條路,其實並不難走。只要花點時間了解保險公司的付款方式,查一下各張卡的回饋類型、活動期間,就可以幫原本只能支出的項目加上一些光彩。每一筆必要支出如果都能這樣被轉化,整體財務狀況會變得越來越健康,甚至在心理上也能減少不少壓力。

生活本來就已經夠辛苦了,如果能在必要開銷中多找出一點回報,何樂而不為?哪怕只是用保費回饋的點數去喝杯咖啡、換包米、兌張高鐵票,也是一種日常中小小的犒賞。而這些小確幸,加起來就會成為過生活的一種力量。哪天,當保費帳單再度寄來時,心裡想的或許就不再是「啊又來了」,而是「嗯,又可以換點好東西了」。這,就是改變的開始。


頂級卡不是夢,只是你沒看懂遊戲規則
平常生活中,有些花費看似小小的,其實累積起來真的不少。像是路過便利商店,順手拿瓶飲料、買份便當,或者心情好突然想吃個薯條和冰炫風,這些日常的開銷加總起來,不知不覺也能讓荷包悄悄縮水。不過,發現一個小訣竅之後,這些日常消費反而變成了一種「自動存錢」的快感。方法很簡單,就是——刷對信用卡。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以前總覺得信用卡只是繳大筆金額時才需要的工具,像是買機票、繳保費、訂旅館,但後來才發現,其實日常小額消費才是真正的積分來源。尤其是超商和速食店這種幾乎每週都會光顧的地方,如果每次結帳都能刷卡回饋,那一年下來省下來的錢其實很有感。
身邊有個朋友很妙,他每次去麥當勞都會特地問店員:「請問刷卡有回饋嗎?」起初大家都覺得他有點誇張,後來他曬出自己的信用卡帳單回饋明細,大家才發現他的冰炫風其實「快變免費的了」。他選的卡有指定速食通路加碼回饋,連早餐的豬肉滿福堡加一杯熱奶茶都能累積現金回饋。有時候看到他一臉開心地說:「我這個月吃了五次麥當勞,回饋快破百!」還真讓人羨慕。 最重要的就是選對卡

壽星專屬優惠整理
壽星專屬優惠整理,涵蓋餐廳、飲料、甜點、連鎖品牌等多項優惠,幫助您在生日當月享受各種優惠。

銀行換匯優惠資訊
銀行的換匯優惠大致可分為幾種:匯率折讓、手續費減免、數位帳戶專屬優惠、特定時段加碼活動、結合外幣帳戶與金融商品的複合式獎勵方案等。每一種優惠形式看似差距不大,但若搭配妥當、掌握時機,實際換匯成本可以差距達到千元甚至上萬元,這並非誇張,而是真實發生在生活中的例子。

信用卡申請技巧
信用卡,作為一種日常金融工具,已經成為現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無論是在網上購物,還是支付日常開支,信用卡提供了便利、快速的支付方式。然而,如何選擇一張適合自己的信用卡,並且順利申請,卻是很多人心中的一大困惑。這篇文章將深入探討信用卡申請的技巧,並分享我自己和身邊親朋好友的經歷,幫助大家在申請信用卡時少走彎路。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慢慢變優秀的路上,其實你早就開始了

當我第一次申請信用卡的時候,並不完全了解自己的信用狀況。那時,我只知道自己有穩定的收入,但從未查詢過自己的信用分數。結果,我在申請某張高端信用卡時被拒絕了,理由是我的信用分數不足。這讓我非常懊惱,因為我當時並不清楚信用評分的影響力有多大。隨後,我開始定期查閱自己的信用報告,發現一些小錯誤,經過修正後,分數有了明顯的提升。 其實,了解自己信用狀況的第一步,就是向當地的信用評分機構或銀行查詢自己的信用報告。這份報告會顯示你的信用歷史,包括信用卡還款紀錄、貸款情況等。一般來說,700分以上的信用評分會讓你更容易申請到信用卡。

看整篇文章
從銀行小白到世界卡邀請戶
回想起來,我當初對信用卡的了解幾乎是零,這不禁讓我感慨萬千。每當聽到朋友討論卡片的回饋和優惠時,我總是默默地坐在一旁,心裡想著自己怎麼會那麼遜。沒想到,有一天,我居然也能從銀行的拒絕名單,直接躍升為“世界卡”的邀請戶,這一路的轉變真是太讓人驚訝了!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這段成長的故事,也許能幫助和我當年一樣的“信用卡小白”們,少走一些彎路。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

對於信用卡,我的第一印象並不好。當時覺得這些卡片好像只適合那些經濟條件比較好的人,像我這樣的上班族,總覺得自己應該和信用卡保持點距離。其實,那時候的我對於信用卡的認識,幾乎停留在“消費用、欠錢的工具”這一層次,並沒有意識到其實信用卡的背後還有許多值得探索的世界。

看整篇文章
是不是刷錯卡了?
每次結帳時刷出信用卡那一刻,很多人都會有個小疑問:這張卡真的有回饋嗎?或者更現實一點的疑問:是不是刷錯卡了?

便宜機票總整理
旅行對我來說,不只是單純的離開家去某個地方。它是一種探索,一次內心的冒險,也是一種和朋友、家人共同度過美好時光的機會。然而,每次計畫旅行的時候,我都會碰到一個讓人頭痛的問題——機票!這是很多人旅行預算中最大的一塊開銷。對我而言,找到便宜機票不僅僅是為了省錢,更是一場獵奇之旅,探索那種在繁忙的機票市場中找到隱藏寶石的成就感。

錢都不知道花去哪了
這句話,幾乎在每個月的月底都會從某些人口中蹦出來。買了一杯看似無害的手搖飲、訂了一張臨時起意的機票、跟朋友聚餐沒注意用卡優惠,一整個月就這樣悄悄超支。生活中其實處處是優惠,只是太多人不知道怎麼找,也沒時間一一去查。很多人明明刷的就是那張有高回饋的卡,卻不知道綁定某平台才能解鎖額外折扣。更別提每年生日該拿的免費蛋糕、生日禮卷,有多少默默被錯過。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首年免年費真的值得辦嗎

在信用卡的世界裡,「首年免年費」幾乎已經是每張新卡的標配。只要看到廣告上那幾個字,總讓人心裡多了一份安心,覺得就算不刷、不用、不喜歡也沒差,反正不用錢。但事情真有這麼簡單嗎?首年免年費,就等於這張卡沒風險嗎?經歷過太多「一時貪小便宜,日後大後悔」的故事後,這問題就變得耐人尋味。
信用卡廣告總是吸引人,常見的話術像是「限量首刷禮」、「新戶獨享」、「行李箱免費送」,再加上一句「首年免年費」,整個組合下來,誰不心動?但每張卡背後的條件、規則、陷阱,才是藏在冰山下的部分。有時候表面上省了年費,實際上卻花更多時間在處理帳單、記憶優惠、追蹤門檻,甚至還可能被誤收費用。
看整篇文章

 最後更新時間 2025-06-14 要更新請點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