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惠犬

刷卡這條路

刷卡這條路,走得比感情還複雜:現金回饋、哩程、紅利怎麼選才不會被回饋套路牽著走?
賺回饋、爽爽花

有些人對信用卡的期待是「賺回饋、爽爽花」,但對我來說,信用卡根本是一段段「複雜感情關係」的縮影。每次看到各種卡片主打不同優惠,我就像看見各種曖昧對象——有的熱情直接、有的高冷神秘、有的看起來一副「你付出我就會給你全世界」的樣子,但其實到最後,很可能都是你在單戀。

優惠犬

記得剛出社會時,我的人生第一張信用卡是一張現金回饋卡,那時候只想著「反正只要有回饋我就賺到了」,完全沒在管其他細節。後來才知道,原來還有紅利點數可以玩、有哩程可以飛,甚至還有那種專門拿來刷電影票、停車折扣、旅遊保險的卡片。

等我開始接觸這些之後,就真的像是被拉進一個信用卡小宇宙,越研究越覺得:「這根本是一場永無止盡的戀愛遊戲」。

現金回饋:直接簡單、卻總覺得少了點驚喜

現金回饋就像是穩定交往中的另一半——你知道他不會騙你、每個月固定回饋你一些,雖然不多,但安心、實在。

我曾經有一年完全只用現金回饋卡過生活。那時候剛搬出去住,每一筆支出都要精打細算。用卡刷超市、刷加油、繳電話費,看著回饋金一點一滴累積,雖然沒有爆炸性的滿足感,但每次看到信用卡帳單上「自動折抵XXX元」時,我都會默默地對自己點頭:有在賺,至少沒虧。

我媽就是忠誠的現金回饋派,她每次都說:「紅利太麻煩,哩程根本不會用,我只要現金進口袋最實在。」她的邏輯超直白,就是「有現金,我去市場買菜的時候比較爽」。她的卡用得非常極致,還會手抄每張卡的回饋上限、每月刷卡量,從每月水電瓦斯到賣場掃貨,全都用她那張2%回饋卡刷到底,像是一個默默累積財富的女俠。

但老實說,用了一整年後,我開始覺得無聊。是的,現金回饋沒問題,可是沒有「換什麼東西」、「賺到什麼驚喜」的感覺。

有一次朋友聚會大家在聊旅行計畫,一個朋友說他用哩程換了一張日本來回機票,另一個說他用點數換了Dyson吹風機。我心想:「我用現金回饋卡,半年存下的回饋才500多塊,只夠請大家喝兩杯手搖……」

那瞬間,我有一種「我是不是玩錯方向」的感覺。

紅利點數:需要投入,回報可能驚人也可能落空

紅利點數我一開始是拒絕的。因為光是看那種「點數兌換表」我就頭痛。但後來我表姐教我一招:「點數其實是可以幫你換到比現金更有價值的東西,只要你懂得運用。」

她自己就是點數女王,每張卡的點數規則都背得滾瓜爛熟,還會利用網購平台的點數翻倍活動一次刷爆。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她用點數換了兩張星級飯店的住宿券,我當時超驚訝:「點數不是只能換個馬克杯或衛生紙嗎?」

她笑著說:「那是你不會用!」然後開始打開她做好的Excel表格,給我看她怎麼用點數加價值換取最大效益。我當下真的有點佩服她,把刷卡這件事玩得比投資還認真。

受到她啟發,我也試著投入紅利點數的世界。選了張點數回饋還不錯的卡,搭配日常通路做消費。開始會注意什麼時候有「雙倍點數」、「百貨加碼活動」、「特定日滿額送點數」這些資訊,慢慢玩上癮。

有次在母親節檔期,我刷了一堆禮物,結果拿到爆量的點數,加上之前累積的,最後換了一張知名品牌的氣炸鍋送我媽。她超感動,我則覺得「終於有點數成就感了!」

但這也不是沒有雷。有次我太忙忘了點數即將過期,過了期限被整批清空,那次真的心痛到不行。還有些時候你會發現想換的東西兌換點數居然翻倍、或根本缺貨,那種挫折感跟「喜歡的衣服賣完了」差不多。

紅利點數就像那種愛玩心理戰的曖昧對象,你要用心經營,也要懂得算盤精打細算。你若不在乎,她就讓你點數失效;你若太過投入,她就讓你為了集點不小心亂花錢。

哩程回饋:高風險高報酬的戀愛型選項

講到哩程,我腦中浮現的不是飛機,而是我那個神級哩程宅男朋友。他不但知道各航空的哩程兌換表,連哪一天飛哪個航班最划算、轉機哪裡能少扣幾千哩,他都如數家珍。

有一次我們去吃火鍋,他一邊涮牛肉一邊跟我說:「你知道用A銀行轉B點,再從B點轉C哩程,可以省下3萬哩嗎?這樣你就可以從台北飛雪梨啦!」我一邊吃,一邊腦中冒出一個字:蛤?

但他真的玩得很厲害,他用日常消費、繳保費、買保健品全部集中在哩程卡上,還固定搶哩程促銷,最後成功用哩程換到長榮航空的商務艙。我看到他的機票時差點沒跪下來:「原來哩程真的可以這樣換!」

我也開始慢慢學著用哩程卡刷卡,搭配一些固定的旅遊支出。第一次累積到可以換短程機票時,我感動到發文炫耀:「我的第一張哩程機票!」但同時也意識到,哩程的確是一種長期投資——你不能急,不能亂花,還要時不時注意點數是否過期、航空公司有沒有變更規則。

更慘的是,有次我已經快累積到可以換一張歐洲機票了,結果航空公司改了哩程兌換規則,那張票直接多出兩萬哩……我那天喝了三杯珍奶才療傷。

哩程很美,但也很機車。如果你不是常旅客、也不愛研究,那哩程會讓你痛苦;但如果你愛出國、愛鑽研,那哩程就是你最棒的回報機制。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

身邊朋友怎麼選?

我有個閨蜜小萱,她就是紅利點數鐵粉。她是辦公室OL,每天中午一定刷某張有點數回饋的卡去吃飯,然後固定用那張卡網購、訂飲料、繳費,每個月都會換一堆7-11商品券。她說:「點數換的東西,比現金還有成就感。」

而她男友則是超極限的哩程派。他甚至用自己和家人的保費、代繳費用、信用卡繳稅等等全都集中在哩程卡,還會分批養卡、配合航空公司的轉點活動,把小點數變大哩程。他們兩個為了回饋曾經吵架,因為小萱想用點數換吹風機,他男友說:「這些點數可以拿去飛新加坡商務艙,幹嘛換吹風機?」最後妥協是,一次她換、一年一次他換,公平得很像聯合國。

還有一位已婚的朋友,他和老婆是典型的現金回饋派。他說:「我們要養小孩、繳房貸、繳保費,能現折就現折,點數什麼的太遙遠。」他老婆也說:「只要月底看到帳單少幾百塊,我就開心,那比送我香水還實在。」

最後我怎麼選?

我的結論很簡單:我三種都用。

我不是為了貪心,而是因為每一種都有適合的場合。我會用哩程卡來刷旅遊相關的費用、保費、醫療支出;用現金回饋卡刷日常超市、生活用品;紅利卡則用在有額外點數加碼的網購活動。

我不再只追求「哪一張賺最多」,而是問自己:「這張卡跟我現在的生活節奏搭不搭?」

我也從以前瘋狂辦卡的狀態,退回來只保留最實用的三張主力卡,其餘剪卡斷捨離,畢竟人生已經夠複雜,卡片再多下去真的會精神分裂。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

說到底,我們追的不是回饋,而是生活的主控權

我花了好幾年才理解,信用卡回饋其實是一種「生活選擇題」。你選哪種回饋,不只是看錢的問題,更是看你怎麼看待生活本身。

有人喜歡安心穩定,那現金就是王道;有人喜歡驚喜與挑戰,紅利點數或哩程才有玩頭;有人則什麼都不管,直接綁Apple Pay、拍卡就刷,那回饋只是附帶的bonus。

無論是哪一種,只要你選得開心,用得安心,不被牽著鼻子走,那就是最好的卡。

所以現在我刷卡的心態很簡單:這筆消費值不值得?回饋能不能讓我更開心?而不是「我是不是賺最多?」因為人生不是賺回饋比賽,而是要花得自在、用得聰明。

如果你還在糾結要辦哪一張卡,不妨先問問自己: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然後再來選那張最適合你的「伴侶卡」,或許,你會比我當年少走很多冤枉路。


頂級卡不是夢,只是你沒看懂遊戲規則
平常生活中,有些花費看似小小的,其實累積起來真的不少。像是路過便利商店,順手拿瓶飲料、買份便當,或者心情好突然想吃個薯條和冰炫風,這些日常的開銷加總起來,不知不覺也能讓荷包悄悄縮水。不過,發現一個小訣竅之後,這些日常消費反而變成了一種「自動存錢」的快感。方法很簡單,就是——刷對信用卡。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以前總覺得信用卡只是繳大筆金額時才需要的工具,像是買機票、繳保費、訂旅館,但後來才發現,其實日常小額消費才是真正的積分來源。尤其是超商和速食店這種幾乎每週都會光顧的地方,如果每次結帳都能刷卡回饋,那一年下來省下來的錢其實很有感。
身邊有個朋友很妙,他每次去麥當勞都會特地問店員:「請問刷卡有回饋嗎?」起初大家都覺得他有點誇張,後來他曬出自己的信用卡帳單回饋明細,大家才發現他的冰炫風其實「快變免費的了」。他選的卡有指定速食通路加碼回饋,連早餐的豬肉滿福堡加一杯熱奶茶都能累積現金回饋。有時候看到他一臉開心地說:「我這個月吃了五次麥當勞,回饋快破百!」還真讓人羨慕。 最重要的就是選對卡
壽星專屬優惠整理
壽星專屬優惠整理,涵蓋餐廳、飲料、甜點、連鎖品牌等多項優惠,幫助您在生日當月享受各種優惠。

銀行換匯優惠資訊
銀行的換匯優惠大致可分為幾種:匯率折讓、手續費減免、數位帳戶專屬優惠、特定時段加碼活動、結合外幣帳戶與金融商品的複合式獎勵方案等。每一種優惠形式看似差距不大,但若搭配妥當、掌握時機,實際換匯成本可以差距達到千元甚至上萬元,這並非誇張,而是真實發生在生活中的例子。

信用卡申請技巧
信用卡,作為一種日常金融工具,已經成為現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無論是在網上購物,還是支付日常開支,信用卡提供了便利、快速的支付方式。然而,如何選擇一張適合自己的信用卡,並且順利申請,卻是很多人心中的一大困惑。這篇文章將深入探討信用卡申請的技巧,並分享我自己和身邊親朋好友的經歷,幫助大家在申請信用卡時少走彎路。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慢慢變優秀的路上,其實你早就開始了

當我第一次申請信用卡的時候,並不完全了解自己的信用狀況。那時,我只知道自己有穩定的收入,但從未查詢過自己的信用分數。結果,我在申請某張高端信用卡時被拒絕了,理由是我的信用分數不足。這讓我非常懊惱,因為我當時並不清楚信用評分的影響力有多大。隨後,我開始定期查閱自己的信用報告,發現一些小錯誤,經過修正後,分數有了明顯的提升。 其實,了解自己信用狀況的第一步,就是向當地的信用評分機構或銀行查詢自己的信用報告。這份報告會顯示你的信用歷史,包括信用卡還款紀錄、貸款情況等。一般來說,700分以上的信用評分會讓你更容易申請到信用卡。

看整篇文章
從銀行小白到世界卡邀請戶
回想起來,我當初對信用卡的了解幾乎是零,這不禁讓我感慨萬千。每當聽到朋友討論卡片的回饋和優惠時,我總是默默地坐在一旁,心裡想著自己怎麼會那麼遜。沒想到,有一天,我居然也能從銀行的拒絕名單,直接躍升為“世界卡”的邀請戶,這一路的轉變真是太讓人驚訝了!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這段成長的故事,也許能幫助和我當年一樣的“信用卡小白”們,少走一些彎路。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

對於信用卡,我的第一印象並不好。當時覺得這些卡片好像只適合那些經濟條件比較好的人,像我這樣的上班族,總覺得自己應該和信用卡保持點距離。其實,那時候的我對於信用卡的認識,幾乎停留在“消費用、欠錢的工具”這一層次,並沒有意識到其實信用卡的背後還有許多值得探索的世界。

看整篇文章
是不是刷錯卡了?
每次結帳時刷出信用卡那一刻,很多人都會有個小疑問:這張卡真的有回饋嗎?或者更現實一點的疑問:是不是刷錯卡了?

便宜機票總整理
旅行對我來說,不只是單純的離開家去某個地方。它是一種探索,一次內心的冒險,也是一種和朋友、家人共同度過美好時光的機會。然而,每次計畫旅行的時候,我都會碰到一個讓人頭痛的問題——機票!這是很多人旅行預算中最大的一塊開銷。對我而言,找到便宜機票不僅僅是為了省錢,更是一場獵奇之旅,探索那種在繁忙的機票市場中找到隱藏寶石的成就感。

錢都不知道花去哪了
這句話,幾乎在每個月的月底都會從某些人口中蹦出來。買了一杯看似無害的手搖飲、訂了一張臨時起意的機票、跟朋友聚餐沒注意用卡優惠,一整個月就這樣悄悄超支。生活中其實處處是優惠,只是太多人不知道怎麼找,也沒時間一一去查。很多人明明刷的就是那張有高回饋的卡,卻不知道綁定某平台才能解鎖額外折扣。更別提每年生日該拿的免費蛋糕、生日禮卷,有多少默默被錯過。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首年免年費真的值得辦嗎

在信用卡的世界裡,「首年免年費」幾乎已經是每張新卡的標配。只要看到廣告上那幾個字,總讓人心裡多了一份安心,覺得就算不刷、不用、不喜歡也沒差,反正不用錢。但事情真有這麼簡單嗎?首年免年費,就等於這張卡沒風險嗎?經歷過太多「一時貪小便宜,日後大後悔」的故事後,這問題就變得耐人尋味。
信用卡廣告總是吸引人,常見的話術像是「限量首刷禮」、「新戶獨享」、「行李箱免費送」,再加上一句「首年免年費」,整個組合下來,誰不心動?但每張卡背後的條件、規則、陷阱,才是藏在冰山下的部分。有時候表面上省了年費,實際上卻花更多時間在處理帳單、記憶優惠、追蹤門檻,甚至還可能被誤收費用。
看整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