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arkdown 變簡報免費又超簡單!工程師、講師必收的 Google Slides 自動化神器
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明明只想做一份簡報,把內容呈現清楚就好,但整個流程像打怪一樣,先拉文字框、調字體、對齊再對齊,結果卡在一行程式碼上,整個心情跟進度都掉進深淵?
最近我發現一款在 GitHub 上的開源工具叫 deck,真的完全拯救了這種痛苦。
簡單來說,它做了一件事:你用 Markdown 寫內容,它幫你轉成 Google Slides,而且還能自動同步更新。熟悉的標題、列表、表格、程式碼區塊,儲存後就變成一頁頁漂亮、有層次的簡報,而且還能即時預覽,邊寫邊看效果,完全不用切來切去。
我第一次用它的時候,整個心情像是從「被簡報綁架」變成「掌握簡報主導權」。以前做技術簡報,我會先花半天整理 Markdown,然後再搬到 PowerPoint 或 Google Slides,一邊手動排版一邊怕字跑版,超級心累。deck 的出現就像給了我一個魔法棒:寫好 Markdown,存檔,簡報就自己生出來了。
更神的是它的自動化設計。開啟「持續建置模式」後,Markdown 一改,Google 簡報就立刻更新,完全不用再重新匯出或重新分享。對於教學材料、團隊共筆,甚至每週例會簡報,真的省下無數時間。以前我還會因為版本太多搞混檔案,現在 Markdown 就是唯一真理,連同事也能即時看到更新內容,協作超順暢。
deck 不只是轉檔,它還給你細膩的控制能力。你可以用 JSON 註解設定特定頁面的版型,或凍結不想被改動的頁面,甚至跳過某些內容。程式碼區塊還能直接轉成高品質圖片,完全不用擔心字型亂掉或語法標示失真。對我這種常在簡報裡放程式碼的人來說,真的是福音。
進階玩法更狂:deck 支援 CEL 表達式,你可以根據內容自動套用版面規則。舉例來說,如果標題有「架構圖」三個字,它就自動幫你套上流程圖版型。以前我都要一頁一頁調,現在只要訂好規則,整份簡報就會智慧化排好,完全省力。
我試過做一個團隊每週進度簡報,用 Markdown 撰寫會議重點、列表和程式碼,deck 轉成 Google Slides 後,不但排版美觀,還能即時更新。我同事看到都問我:「這個怎麼做的?看起來好專業!」其實就是靠這個小工具,完全沒有額外美工技能也能搞定。
說到使用心得,我最愛的是它的即時預覽功能。寫 Markdown 的同時,就能看到 Google Slides 長什麼樣,邊寫邊改,不用再回頭修排版,心情真的大好。尤其在做教學簡報時,學生也能看到即時更新的內容,互動感瞬間提升,整個教學流程流暢度大幅提升。
我自己現在做簡報,習慣先在 deck 寫草稿,再同步到 Google Slides 微調,整個過程順暢到像在玩程式一樣,還能邊調邊預覽效果。比起以前一頁一頁拉框、改顏色、調字型,真的爽快太多。
如果你平常就愛用 Markdown 做筆記、寫文件,deck 根本是最佳拍檔。從排版到更新,全自動化,完全不用再浪費時間在小細節上。我自己現在做簡報都直接先寫 Markdown,存檔就好,剩下的交給 deck 來處理,整個流程比以前順暢太多,連心情都輕鬆了。
而且這個工具有很大的擴充性。想要做團隊每週例會、課程教材、技術簡報,甚至是公司內部分享,只要寫 Markdown,就能統一格式、保持美觀,還可以自動更新,不管你是單打獨鬥還是多人協作,都能輕鬆應付。
說到安裝和上手,我自己第一次嘗試時,也是先在 GitHub 看說明:https://github.com/your-repo/deck
下載、設定好 API 金鑰,然後用 Markdown 寫第一份簡單的投影片,按下 build,Google Slides 就自動生成。整個過程不到 10 分鐘,我就有一份完整的簡報可以直接使用,心裡那個爽感真的難以言喻。
初學者可能會有點害怕 JSON 設定或 CEL 表達式,但其實不用一次全部掌握。我自己一開始也是先只用 Markdown 基本功能,等熟悉之後再加上 JSON 註解和 CEL 智慧版型。漸進式學習,反而更容易上手,也不會被一堆設定搞到崩潰。
來說說我自己做的實戰案例。有一次要做一份技術分享簡報,我通常需要放程式碼範例、架構圖、流程圖,過去做完要花至少半天對齊和調格式。這次用 deck,我先把程式碼寫在 Markdown 裡,用程式碼區塊標記,架構圖標題用「架構圖」命名,開啟 CEL 規則,結果程式碼自動生成圖片、架構圖自動套上流程圖版型。不到一小時就完成整份簡報,還能立即預覽、微調。
同事看到後,也紛紛表示:「這個流程超省時間!」後來我們團隊甚至把每週例會簡報都改成 Markdown → deck → Google Slides,大家只需要更新內容,整個簡報自動生成。這對技術分享、教學課程,甚至公司內部簡報,都大幅降低時間成本。
我個人還有一個小技巧:Markdown 裡面加上簡單標籤,像 skip:true
就能讓 deck 跳過某些頁面,或 freeze:true
凍結頁面不被改動。這對多人協作特別有用,避免同事誤改重要頁面,整個流程更安全。
再進階一點,你可以用 CEL 規則設定:「如果標題包含『程式碼範例』,就套用程式碼圖片模板;如果標題包含『圖表』,自動套用圖表版型」。這種智慧化流程,對我這種做技術簡報的人來說,真的省下很多時間,也讓簡報呈現更一致、專業。
不得不說,deck 對教學真的超方便。我曾經做課程教材,每一週都要更新投影片,學生常問:「老師,新的內容在哪裡?」以前我要手動更新每頁,還怕字型亂掉。現在只要更新 Markdown,deck 自動同步到 Google Slides,學生打開就看到最新版本,整個互動感和效率都大幅提升。
有一次課堂上,我甚至直接邊寫 Markdown,邊投影 Google Slides,學生看到即時變化還會驚呼:「老師,你好像魔法師!」這種即時互動感,是以前傳統簡報流程根本做不到的。
- 排版時間大幅縮短:以前拉文字框、對齊、調顏色、字體要花很多時間,deck 幾乎自動處理。
- 程式碼區塊完美呈現:不用擔心字型或語法標示跑掉,自動轉成高品質圖片。
- 持續建置模式:Markdown 一改,Google Slides 自動更新,團隊協作無痛。
- 智慧版型:用 CEL 規則自動套用流程圖、圖表、程式碼模板,簡報一致性大幅提升。
- JSON 控制:凍結頁面、跳過頁面,自由控制排版和內容。
- 即時預覽:寫 Markdown 就能看到簡報效果,邊寫邊調整,不用回頭修。
對我這種喜歡專注內容、討厭手動排版的人,deck 完全就是神器。它讓我從「被簡報綁架」變成「掌握簡報主導權」,做簡報不再是痛苦,而是一種順暢的創作過程。
如果你也像我一樣,討厭手動排版、想專注內容,又想讓簡報看起來專業、有層次,deck 絕對值得花時間了解。
使用連結在這裡:https://github.com/k1LoW/deck?tab=readme-ov-file
保證你一開始用就上手,做簡報的心情會完全不一樣,甚至還可能愛上做簡報的感覺。從我自己經驗來說,用 deck 後,我做簡報的時間縮短一半以上,內容呈現更清楚,層次感更好,最重要的是心情輕鬆愉快。
整個流程就像寫程式一樣:先寫 Markdown,存檔 → deck 自動生成 → Google Slides 微調(必要時) → 分享給同事或學生。以前的繁瑣流程通通省掉,剩下的就是專注內容的樂趣。
我自己現在每次做簡報都用這套流程,完全愛上 Markdown + deck 的組合,簡報再也不是折磨,而是順暢、快速、有效率的創作過程。